第563章假监国之名[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明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但究其直接原因,其实就是财政破产,吏治腐败。
而导致财政破产的直接因素便是宽宥士人,皇权对民间经济活动掌控能力太微弱,甚至堵不住朝臣的悠悠之口。
嘉靖皇帝要禁私铸劣钱,一个罢市就能让禁令不了了之。万历要征收矿税,闹得鸡飞狗跳,官员鼓动市民打死收税人员,文人利用手中的笔杆子口诛笔伐,万历顶着与民争利的臭名,最后二十多年也不过才收了几百万两而已。
饱读诗书的大臣天天嚷嚷着要屯田,然而真正要屯田,却没人敢放手实施,怕被辱骂,甚至会因此被骂为“投献”,是献媚国家,是品格低下的表现。
万历时期河南巡抚董应举自述为了屯田,面对地方官员的刁难阻挠,忍气吞声,“虽唾面受侮,而怡然甘之”,“自?嘤咴恚?愿?墓伲?虻啬闪福?抟熳?ぁ!钡胤绞可鹪蛴?悠?嫦?牛?爸竿偷匚?断祝?巴偷枰苑切
崇祯皇帝即位后,罢厂卫而举东林,这种情况是愈演愈烈,以两淮盐税为例。
天启元年,因辽东建奴事,朝廷加强了对盐政的管控,天启帝崔呈秀任淮扬巡抚,其在任上大力支持两淮盐法道袁世振改革盐法,执行纲盐法,仅仅天启元年的盐税收入达二百五十万两,为明朝自建国以来盐税收入最高的一年。
自天启元年至天启七年,朝廷仅依靠两淮的盐税,就收入达两千余万两白银。
天启七年,朱由校大行崔呈秀倒台,东林党首领、北直隶通州富商李三才接任淮扬巡抚后,明朝两淮的盐税收入当年便急跌至不足一百万两,并且逐年递减,至崇祯十三年,两淮收缴的盐税已不足五十万两,也就是说自崇祯元年至崇祯十三年,光是两淮的盐税就被贪污了两千余万两。
朝廷岁入的日减,这令崇祯不得不增加了剿饷、练饷,但
第563章假监国之名[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