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拜师四目道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八十九章孙石收徒,张须陀入门[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  烈烈杀伐,丹丹气血,隔着百万里都能感觉到其中金戈铁马,兵将厮杀,吼声如雷的战阵之声。
    “看这煞气的规模,怕不下千万大军厮杀。”孙石道。
    “走,我们去看看。”
    战阵杀伐的煞气,万法辟易。
    就算太乙仙也不敢直冲军阵,否则被煞气一冲,轻则法力散乱,重则被煞气侵入心神,走火入魔。
    所以,周围很多围观者都远在百万里之外。
    但徐君明不一样,他是武道双修,不想单纯炼气士那样害怕煞气。而且他还有青铜镜可以庇佑心神。
    心中一动,重重空间壁障张开,把孙石和陈凌护住后,师徒三人向前飞去。
    来到十万里之内后,徐君明便停了下来。
    不是他不能继续靠近,而是在这里已经看得足够清楚。
    但见。
    在脚下巨大的平原上,身穿黑甲打着赤旗的隋军,正与身穿黄甲,打着黑旗的士兵厮杀在一起。
    一路走来,见过多次的师徒三人知道,那些黄甲黑旗的士兵就是大名鼎鼎的瓦岗军。
    很明显,瓦岗军人数众多,足足七八百万,铺开后数万里的黄甲大军,把不过一两百万的隋军包围在中间。
    不过明显隋军更加训练有素,虽然人数少,却能够抵挡瓦岗大军的攻势。
    但后路被断的隋军,败亡也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师父,那就是李密?”
    顺着孙石手指的方向看去。
    一个小山坡上,一杆高达百丈的黑色大旗,昂然屹立。
    黑旗上用黄字写着大大的‘李字。
    李字旗下,一个身穿黄色甲胄,头戴雁翎盔,背后红披风,下颌蓄着短髯,身高八尺,左手按剑,身姿魁伟的中年人,被精锐大军拱卫在中间。
    通过青铜镜可以清晰的看到他头顶长达三千丈的紫色龙气。
    这龙气已经长出了五爪、龙尾和龙头,只欠缺两支龙角就能够真正圆满。
    比起萧铣的皇道龙气,强了数倍不止。
    在瓦岗军中能有如此浓烈皇道龙气的,除了翟让就是李密。
    但‘李字旗下明显不可能是翟让。
    “此人就是李密。”
    “没想到将来取代隋朝的人长这个样子。”孙石审视片刻后道。
    徐君明目光一闪。
    现在整个大隋修行界都以为,继承隋朝的会是李密,实际上只有少数人明白,‘李代杨的天命中,李并非李密,而是李渊。
    简单的审视了一下李密,徐君明转移了目光。
    “他应该就是魏征了。”
    看着站在李密左侧的黑脸汉子,其头顶气运蒸腾,化成一头有着黑色长毛,身体如羊,头生独角的神兽。
    徐君明对这神兽再熟悉不过。
    龙帝的坐骑便是这样一头獬豸。
    獬豸代表公正严明,一般头顶有如此气运的臣子,都是刚正不阿之辈。
    瓦岗军中有如此气运的,就只有魏征了。
    除了站在李密左侧的魏征,在其右侧,还有一个身穿白甲,身高九尺,手提巨弓的大汉。
    浓烈的气血蒸腾而起,在其头顶三尺之上化作一只血色大雕。
    “居然有上位武将的实力,到是非同凡俗。”
    曲指一算,明白了此人身份。
    “白衣神射王伯当,原来是他。”
    瓦岗五虎将,秦琼、程咬金、罗成都投降了唐朝,只有单雄信和王伯当例外。
    单雄信是因为与李世民有杀兄之仇,而王伯当完全是因为对李密的忠诚。
    宁愿战死,也不愿意投降李唐。
    这种违背‘良禽择木而栖的举动,在后世看来是愚忠,但在徐君明看来,这种品格反而更宝贵。
    不是谁都能宁死不降。
    很快他又在瓦岗大军中找到了一个身穿黄色战甲,身高九尺,手持长枪的大将。
    诸将中,就以他的气运最为浓烈,幻化为麒麟之状,贵不可言。
    “徐世绩。”
    又看了一圈没发现程咬金。
    至于隋军这边,有三人的修为最强,气运最浓厚。
    当先一个,身穿黑色战甲,手持铁枪,骑在一头高大的红色战马上,鹰隼般的双目死死盯着战场,气势威严凝重。
    在其背后则是一杆赤红色的百张大旗,上书一个大大的‘张字。
    “张须陀。”
    “师父,此人面现煞纹,多半要殒命在此。”孙石道。
    有青铜镜在手,可以很容易观察别人气运。
    此刻张须陀头顶的赤色巨虎,已经开始有了涣散之兆。
    一个人的气运崩散,便是死亡的开始。
    “你觉得此人如何?”
    徐君明问道。
    “看他修为,武道已至下位上将,看样子也不像是宗派出身,能在如此年纪,便有这番武道修为,可见其心性、毅力、悟性、资质无一不是上佳。”
    徐君明点了点头。
    张须陀确实是难得的武道奇才。
    …………………………

第八百八十九章孙石收徒,张须陀入门[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