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在1977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4章 黑、真黑[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  陈凡还想推辞,几名船员将他簇拥着往里推,不知不觉便上了4楼。
    船长还在给他介绍,“这是阅览室、那边是医疗室,诶,这里就是食堂了,幸亏我们来得早,这时候还没有人。”
    陈凡:才下午4点半,当然没有人啦!
    没办法,冬天本来就黑得早,何况还是下雪天,这时候看起来确实有点晚了,吃晚饭也能说得过去。
    到了4层的食堂,工作人员已经在准备上菜。
    (东方红客船食堂)
    工作人员将饭菜从厨房端到餐台,只等旅客买饭票后过来取用。
    客船上的食堂,除了大厅,还有几个小包厢。
    船长请客,自然在小包厢里。
    等安全被一位船员带过来,食堂的工作人员已经将饭菜摆上桌。
    船长很是豪气,两只手提起6瓶白酒放到桌上,让陈凡一度怀疑他是东北银。
    然后小心求证。
    哦,原来是诸暨的。
    也能解释得通。
    浙江诸暨人号称“南人北相”,既有江南人士的清秀之态,又有北地人士的豪爽之风。
    而且诸暨人以“两大”著称,这两大,一个是胆子大,另一个则是酒量大。
    改开后,诸暨人搞出了全球最大的珠宝市场、全球规模最大的袜业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汽车和制冷配件生产基地。
    对了,敢去吴王夫差身边卧底的西施也是诸暨人。
    将军多、敢打敢拼,这是诸暨人的胆子大。
    至于酒量大。
    繁花里有一段说诸暨人胆子大,但酒量不行,那是瞎扯。
    众所周知,绍兴黄酒天下闻名,那黄酒连不会喝酒的人都能喝一斤。
    诸暨就属于绍兴,可他们那里不一样,他们很少喝黄酒,主要喝白酒,还是60度的同山烧。尤其是十年以上的陈酒,在里面加点蜂蜜,那口感跟20多度的酒差不多,所以有“酒中君子”的美誉。
    当地的老酒鬼一喝就是一斤多,这叫酒量差?
    所以陈凡看着桌上的6瓶高粱酒,直愣愣地看了好几秒,突然抬起头,“这酒颜色微红,可是诸暨同山烧?”
    船长大感惊讶,又有几分惊喜,“陈作家还知道同山烧?”
    陈凡满脸向往,“闻名久已,但是没喝过。素闻同山烧色如红玉、口感爽滑甘甜,入腹又劲烈如刀,极具特色,可惜未曾一尝。”
    船长一听,立刻就要去拧瓶盖,今天就让你尝一尝!
    陈凡赶紧一把抓住,眼睛直视船长,“我有个不情之请!”
    船长很是豪爽,“说。”
    陈凡,“这几瓶酒能不能送给我,我想留着回去慢慢喝。”
    主要是想保命!
    船长不假思索,将大手一挥,“难得陈作家喜欢,都送你了!”
    陈凡顿时感激涕零,“我自己也试着酿了几坛子酒,回头我放一坛在卢湾熟食店,你下次过来,直接去卢湾熟食店去取就行!”
    船长又是一惊,“哟,陈作家还会酿酒?那我一定要品尝一下!”
    随即对着外面招手,“搞一箱云湖大曲过来!”
    陈凡吓得差点摔到桌子底下,赶紧拦住,“不如喝绍兴黄酒,待会儿我还有事,而且时间太短,白酒不能尽兴,黄酒正好。”
    船长歪着头想了想,“也行。”
    如此,陈凡总算逃过一劫。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工作人员来催了两三次,这顿饭总算在超过发船时间十分钟后结束。
    陈凡拎着6瓶捆紧的同山烧,站在码头上,对着安全语重心长地说道,“这几天时间,你务必要见机行事,不可贪杯啊!”
    安全和是无语,“要不是碰上你的读者,我能有这种危机?”
    陈凡一听不乐意了,“那要上上交大的事是谁说的?我可没说啊!人家船长看你是重点大学的准大学生,才对你另眼相看,可不要推到我头上。”
    安全,“……,要是没你,我也不认识人家船长啊!”
    陈凡,“你这就属于过河拆桥、上墙抽梯、不知好歹、忘恩负义……哎哎,你去哪儿?”
    安全头也不回地挥挥手,“没听见要开船了吗。”
    等他踏上船舷,转过身来扶着栏杆,用力挥动右手,“我在上海等你!”
    陈凡却黑着脸,“过完年我是要去上海看兔子,但你能不能不要搞得跟生离死别似的?!”
    安全还想说话,船上汽笛声再次响起,船也慢慢离岸,他便轻轻挥手,随船离开。
    陈凡随意比了个手势,转身就往上爬。
    45度的陡坡,他都不敢往下看。还好刚才没喝白酒,要不然这时候一个跟头栽下来,直接完球。
    到了上面,他找到卢湾熟食店,店长看到他立刻挥手打招呼,“陈老师,有你的信。”
    说着从柜台下面拿出一个小信封。
    陈凡走过去先将酒放到柜台上,把信接到手里看了看,原来是江南文艺杂志社寄来的,当即有些奇怪,现在是月中,也不是寄样刊的时候,给自己寄信干嘛?
    他一边拆信,从里面掏出两张信纸摊开看,一边随口问道,“听说店里在卖饭团?”
    等了几秒,没有听到回答,他便抬起头来,却看见几个店员面面相觑,脸色颇为古怪,不禁问道,“怎么啦?”
    难道饭团有什么问题?
    店长憋着笑,不好意思地说道,“本来是没有卖饭团,就是有一天吧,我们把自己带的饭团放在柜台里面,然后就有顾客来买,我们说是自己吃的,可他们还是想要买,我们就卖了,后来就每天试着做了一些卖,但是不多。”
    还能这样?
    陈凡眨眨眼,“多少钱一个?”
    店长小心翼翼地举起两根手指,“两毛。”
    陈凡眼睛开始狂眨,等了好几秒,才叹道,“你们比我还黑啊!”
    店长本来还有些担心,听陈凡这么一说,当即噗嗤一下笑出声来,等发觉不妥,又赶紧捂住嘴。
    陈凡晃晃脑袋,“一个饭团顶多2两米,加上蔬菜和一点煮完卤味的碎末,成本要不了4分钱,你们竟然卖两毛,黑、真黑、比我还黑!”
    现在一斤米是一毛4分钱,2两米也不过两分八厘,再算上其他成本,4分钱顶天了。
    5倍的利润,不是黑是什么?!
    店长正心里忐忑,想着怎么狡辩,却看见陈凡抬起头比了个大拇指,“以后多做一点,再起个好听点的名字,比如卢湾秘制鸡肉饭团之类的,要是销量高,让杨书记给你们发奖金。”
    一听这话,店里几个员工顿时欢呼雀跃,忍不住拍手鼓掌。
    陈凡哈哈一笑,对着她们挥挥手,“继续努力。”
    随后一手拎着酒,一手拿着信离开。
    心里却泛起了嘀咕。
    江南文艺杂志社这次特地写信,是要邀请自己去省城,说是有重要的事要协商。
    邀请自己去面基的杂志社还真不少,但基本上以参加文学研讨会为主,这种事情陈凡是不感兴趣的,所以之前的邀请他都在投递稿件的时候,婉言谢绝了。
    不过这次不一样,江南杂志社是想邀请自己去省城,协商恢复作协机构、并推荐自己加入省作家协会的事。
    在省级以下各级作协都还没有恢复、或成立的时候,省级作协便是各地作协的中坚机构,也是加入全国作协的必经之路。
    自己要不要去呢?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

第464章 黑、真黑[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