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之白衣天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83章 地方行政军事体系[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其余的中央机构还有翰林院:
    nbsp中汉国的翰林院成为一个庞大的机构,内部划分为上三院和下三院,设立院长和院判两人负责管理。
    nbsp上三院为中极殿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和文华殿大学士,其中中极殿大学士为正一品且做过首相但还未退休之人,为皇帝的最高参议机构;
    nbsp内阁大学士均为一品大员,为内阁成员的备选,一般多有兼职;
    nbsp文华殿的职能改为中央最高的科学机构,大学士多为科学或者工程方面的顶尖研究学者;
    nbsp下三院为文渊阁学士,东阁学士,翰林学士,其中文渊阁学士长掌管机要文书,为皇帝的秘书机构;
    nbsp东阁学士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之人,或者是在地方的政绩极为优秀者,在东阁学习一段时间后,都要再次下放升官,相当于文官的高级培训机构“党校”;
    nbsp翰林学士则为进士二甲,主要在中央机构进行实习工作,有可能下放为一方主官或者提拔进东阁学士。
    nbsp其他还有教育机构国子监、掌管星相和天气等事务的钦天监。
    nbsp相对于中央机构的简单高效,地方行政方面则是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地方最高一级为直辖府、省和都护府,简称“省级”,其中直辖府巡抚为正二品,省巡抚为从二品,都护府大都护为辅二品(新设立);
    nbsp“省级”以下为“府级”,直辖府下属直隶州(不辖县),省下属府和郡(辖县),都护府下属州(不辖县)、都督府、盟;
    nbsp“府级”以下为“县级”,称呼为县(分为大县知县、中县县令、小县县长)、盟下属旗和都督府下属各将军府;
    nbsp县级以下则无论内外民族区域,一律设为“乡级”,名称统一设立为坊、镇、乡,其中坊为城市内部的二级机构;镇则多为城池以外的城郊地带,下属有城市部分也有乡村部分;乡则只下属有乡村部分。
    nbsp坊设坊正,镇设镇长,乡设知乡官,下属则有负责乡小学教育的“校长”,负责治安的“游缴”,负责民兵训练的百夫长,财务和出纳各一名,负责女性工作的“女蔷”一人。
    nbsp坊正、镇长和知乡官均为县级的派出机构人员,受“县级”主官和佐贰官领导;
    nbsp“乡级”以下按区域设立有社、村,顾名思义,社在城市地带,村为农村地方,社村不再单独派遣政府官员,由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乡老”担任负责人,没有饷银,被称为“社长”或者“村正”,只能担任一届,不得由同一家族把持,每五年换选一届;
    nbsp社、村以下则有自然形成的村落,按照民族地域不同,称为里,弄,庄,寨,堡,洞,坝等,均属于村民居民自治组织。
    nbsp中汉国现有区域划分为一个应天直辖府、十个省和一个热河都护府。
    nbsp以上为中央和地方行政体系,为了确保行政体系的正常运转,必须配备相应的军事体系。
    nbsp中汉国的军事体系大体分为中央军和地方军,其中的中央军划分为羽林军(军官学校,负责军官教育)、禁卫军(皇家的亲军)、卫国军(野战军)和边防军(边境设立)。
    nbsp羽林军的士兵被称作羽林郎,必须中学毕业,主动申请才能获取,要求严格,但是从羽林军毕业后,就能成为军中的基层军官,平时偶尔也会执行皇帝的指示,也属于皇帝的亲军和仪仗兵;
    nbsp禁卫军为皇家的亲军,下属左右护卫、左右骁卫、左右翎卫和左右屯卫共八军,分别以“赤橙黄绿

第1083章 地方行政军事体系[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