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刷视频:震惊古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2章 东汉建安年间:三公辅政。[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nbsp天下英雄唯曹、刘。
    nbsp孙权是个什么东西,也配加入?
    nbsp但刘备一方放下未来的仇恨,拉了孙权一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如果东吴不能加入,那东吴世家肯定要反。
    nbsp曹、刘即便联合起来统一东吴,到时候曹操占了大势,恐怕下一步就是撕毁条约,灭了刘备。
    nbsp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状。
    nbsp“孤领兵、玄德治政,孙权负责海商。”
    nbsp刘备一方拒绝,现在天下还未平定,手里必须有刀。
    nbsp这个建议,若是天下太平之时,刘备想都不用想,肯定直接同意。
    nbsp但现在天下大乱,把领兵之权交出去,谁知道你会不会突然翻脸。
    nbsp曹操的信誉太低了点。
    nbsp但让刘备领兵,曹操也不愿。
    nbsp凭他的魅魔体质,领兵之后,可能除了曹氏和夏侯氏,其他将领都要姓刘了。
    nbsp“要不,我领兵?”
    nbsp曹、刘二人默契的给孙权竖起中指。
    nbsp小孩子就到一边玩泥巴去,别掺和大人的事。
    nbsp朱元璋:尊重一点,他是朕的孝陵卫指挥使!
    nbsp经过商议,兵权各管各的,但三方不能擅自扩军,必须三方商议,同意之后才能扩充军队。
    nbsp商讨到此处的时候,三人不约而同的停下,心中暗自补了一句:城市管理员和衙役,不算士兵。
    nbsp三方大规模军事调动,必须互相通知。
    nbsp各方朝政,暂时自理,但必须遵守目前的汉律。
    nbsp三方出人,共同制定新法。
    nbsp同时废除州牧制度,消灭军阀,回归到原本的刺史、太守制度。
    nbsp科举之事,暂且不实施,不能太过挑动世家的神经。
    nbsp但可以先兴学,等天下平定之后,再开启科举制。
    nbsp朝堂之事,三方派代表,商量着来。
    nbsp军事方面,曹操负责解决胡人,刘备解决南蛮,孙权解决百越。
    nbsp“需不需要孤派张辽帮忙?”
    nbsp“滚!滚!滚!”
    nbsp孙权脸憋的通红,我打不过你们,还打不过百越?
    nbsp你恶心谁呢?
    nbsp朝堂之事,曹占百分之五十,刘占百分之四十,孙只能占百分之十。
    nbsp但海商之事,孙、刘默契的压着曹操。
    nbsp孙占十之五,刘占十之四,给曹操留了十之一。
    nbsp曹操:“孤有百战精兵!”
    nbsp孙权:“赤壁!”
    nbsp曹操:“孤有大船!”
    nbsp刘备:“赤壁!”
    nbsp“彼其娘之,除了赤壁,你们还能说点别的吗?”
    nbsp“赤壁!”
    nbsp“多给点,否则孤没办法给世家交代。”
    nbsp经过协商,孙权让了一点,刘备让了零点五,曹操占十之二点五。
    nbsp当然,三人还有密约,待天下稳定,就对世家动手。
    nbsp愿意将土地卖给国家,带着主脉出海建国的世家,不仅礼送出境,还可以派兵协助他们建国,最高可以封为公国。
    nbsp但主脉不愿意离开,还想着在大汉作威作福的世家,就只能“自愿”出海为大汉开疆拓土。
    nbsp土地由国家回收,主脉全部出海。
    nbsp能建国是本事,死了算运气不好。
    nbsp谈判结束,三人于洛水盟誓。
    nbsp这次的祭祀品不是牛、羊、猪,乃是司马氏的人头。
    nbsp三人以这种方式昭告天下,任何人违背洛水之誓,就是司马氏一族的下场。
    nbsp同时,三人的官职也一样了,都是丞相。
    nbsp刘备选了中丞相,理由也很强大:“祖上中山靖王”。
    nbsp明知刘备是诡辩,但二人都懒得和他计较,不过些许小事。
    nbsp民间称如今的大汉为:三公辅政。
    nbsp不出意外的话,未来的大汉军、政、海外之事都是由三家统治,汉家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子。
    nbsp士子们又取周朝“国人暴动”,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掌之事,称:共和纪年。
    nbsp并且,士子们强烈要求以定公、穆公辅政同年为:共和元年,以此类推。
    nbsp共和纪年与皇帝年号并行,为汉室纪年法。
    nbsp但共和纪年和皇帝年号谁前谁后,又引发了新的讨论。
    nbsp三人与刘协进行了不记名投票,最终四票都投了共和纪年。
    nbsp看着三人惊讶的看着自己,刘协嘴角微扬。
    nbsp都以为朕傻吗?
    nbsp曹、孙赢了,朕或死或退位。
    nbsp皇叔赢了,即便他真如后人所说的一样,仁德无双,但手底下的人会逼着他走那一步的,朕还是要退位。
    nbsp现在能当个名义上的天子,大汉没有亡在自己手上,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nbsp“这件事,朕明发旨意吧,莫要毁了三位的名声。”
    nbsp做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刘协又道:“也不要以周朝的共和开始,便从今年起,称新共和,今年便为新共和元年。”
    nbsp刘协明发旨意,称建安十三年为新共和元年,共和纪年在前,皇帝年号在后。
    nbsp皇帝如此懂事,三人也要懂事。
    nbsp遂在海商之事算上皇家一股。
    nbsp并定下约定:皇室成员非有可能成为皇位继任者之人,除了不能领兵,可从商、从政、从医、开办学校等等。
    喜欢。

第372章 东汉建安年间:三公辅政。[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