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学名张好古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3章 雪战的利与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r/>    nbsp当然,冬天作战也并非只有坏处,它同样存在一些好处。比如,寒冷的天气可以使敌人的行动变得迟缓,从而为我方提供更多的攻击机会;而且,雪地和冰面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天然掩护,有利于我们进行突袭和埋伏。
    nbsp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寒风凛冽,鹅毛大雪漫天飞舞。在这冰天雪地之中,李愬率领着九千名精锐的唐军,如同一支离弦之箭,疾驰奔向蔡州。
    nbsp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迅速掩盖了马蹄的印记,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唐军铺设的一条隐秘通道。敌军因为严寒的天气而疏于戒备,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这漫天风雪的掩护下,唐军会如神兵天降一般突然降临。
    nbsp不仅如此,这场大雪还像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断了烽燧信号的传递。吴元济在温暖的营帐中,正悠然自得地温着美酒,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然而,就在他的酒还未凉透的时候,唐军已经如饿虎扑食般攻破了城门,杀进了蔡州城。
    nbsp这场战役充分印证了冬季作战的三大优势:
    nbsp其一,隐蔽性。积雪如同大自然的掩护,巧妙地消除了唐军行军的痕迹,使得他们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敌人,给敌军来一个措手不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其二,麻痹性。寒冬的严寒让敌军心生懈怠,他们以为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唐军不会轻易发动进攻,从而放松了警惕。这种心理上的麻痹,为唐军的奇袭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nbsp其三,风雪不仅可以冻伤敌军的马匹,削弱他们的机动能力,还能为我军提供一定的掩护。而我军的战马都身披厚厚的棉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动能力,但却大大增强了它们的作战能力。这些棉甲不仅能够抵御严寒,还能为战马提供额外的防护,使其在战场上更加勇猛无畏。
    nbsp如果将李愬的战役放到现代,那么张好古的雪夜入辽阳完全可以演绎成火器时代的一场奇袭。如今的张好古不仅物资充足,而且准备充分,其在冬季作战的优势简直不言而喻。
    nbsp首先,低温对于火药的燃烧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寒冷的天气里,火药的燃烧会更加稳定,这意味着火器的弹道会更加精准,从而提高了射击的命中率。
    nbsp其次,雪地的反光能够极大地增强松江炮在夜间的瞄准效率。借助雪地的反光,炮手们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目标,从而更准确地调整炮口方向,实现更有效的打击。
    nbsp此外,提前储备的油脂也能起到重要作用。这些油脂可以涂抹在武器上,防止它们在极低的温度下冻裂,确保武器的正常使用。
    nbsp当然,士兵们的保暖装备也是不可或缺的。棉袄、棉裤、棉大衣以及御寒的棉鞋,挂了脖子上的棉手套,让士兵们在严寒中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战斗力,不会因为寒冷而影响战斗表现。
    nbsp在运输方面,张好古可以利用雪橇来运送松江大炮等重型武器。雪橇在雪地上的行驶非常顺畅,能够轻松突破地形的限制,快速将武器运送到指定地点。船上运载制作好的雪橇足以应付这次战争的使用。
    nbsp当火铳齐射之后,趁着雪雾弥漫的时机,张好古可以发动白刃冲锋,复制李愬式的突袭战术。雪雾不仅能够掩盖士兵们的行动,还能让敌人在短时间内失去视野,为突袭创造有利条件。
    nbsp总的来说,冬季作战并非是天灾,而是人谋的结果。李愬以雪为盾,巧妙地利用了自然条件来保护自己;而张好古则以雪为矛,将自然之力转化为进攻的利器。无论是盾还是矛,都充分展现了人类在战争中对自然的巧妙运用。而火器的轰鸣声,也必将在关外的风雪中回荡,见证这场奇袭的胜利。
    喜欢。

第543章 雪战的利与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