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8章 童生稳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次进入县衙的时候,几人心态倒是平和很多。
    他们三人都是第一次参加府试,谈恒和邓和虽然参加过一次童生试。
    但是以往都没有过第二轮,所以也不知道府试的具体流程,而周夫子也只是简单讲了一些考试范围。
    所以三人还是有些拘谨的。
    不过有张印活跃气氛,谈恒和邓和倒不是过于紧张。
    这次府试参加的只有十六人,还是上次那个招待室,屋子里一下空了很多,王清晨还有些不太适应。
    “我的眼光真好,我就知道你能行”张印又开始了夸夸其谈。
    王清晨倒不是厌烦,只是觉得他的性格和这个时代的书生有些格格不入。
    要是放在前世还差不多,社交NB症嘛,也不是多罕见。
    “天王盖地虎”王清晨试着对暗号。
    “啊?”
    这表情不像是假的,是他多心了。
    “天王盖地虎?此言出自何处?我怎没有听过?”
    张印磋磨道,还在品味这是不是首残诗。
    “无意间从听说书人那听来的”王清晨不愿多说。
    府试和县试大有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衙役每次只带走了一人。
    “你说我要不要花钱往前边排排,别又整到下午”张印小声说道。
    “随意,我看他们也不想太过靠前”王清晨示意屋子里的众人。
    府试和县试的考题有很大区别,上次主要掌握对经义的背诵,这次主要考对经义的理解。
    背诵只需要死记硬背,但是理解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理解偏差,含义就千差万别。
    而现在的四书五经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注本,前世注本众多。
    论语中比较经典的就有三国何晏《论语集解》、南朝皇侃《论语义疏》、
    北宋邢昺《论语注疏》、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其中流传最广的要数朱熹的《论语集注》。
    所以理解偏差也是很要命的。
    而且答题还要看考官的喜好如何,这些周夫子也有讲解。
    王清晨前世没有系统学过四书五经,都是上学时节选,所以现在也算是从头开始。
    得益于恐怖的记忆力,学起来还算轻松。
    而周夫子既然能够考中秀才,说明其关于四书五经的理解是没有什么大的偏差的。
    不出意外的话,这次他肯定榜上有名。
    随着被叫走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回来的却没有一个。
    “这是考完就可以走?”
    “对啊!你不知道?”张印一脸诧异。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我爷爷告诉我的”
    “还有什么?详细说说”
    “知道为什么每次都叫走一人吗?”
    “有什么说法?”
    “这府试和县试不同,府试先由县尊考教,然后再由学政考教,也就是说要经过两轮考教。
    然后县尊和学政会分别打分定榜”
    这样做也是为了公平起见,王清晨理解,却是没有想到。
    “还有吗?”
    “据说县令和学政不怎么对付,好像是因为这几年襄阳县在科举上都没什么斩获,
    所以县令看学政很不爽”张印一副八卦之魂燃烧的样子。
    “没有斩获?什么意思?”
    “就是,自科举创办以来,咱们襄阳县就没有一位学子考中进士,
    更别说前三甲了,所以董县令才看学政不爽”张印神秘兮兮。
    “县令姓董?”
    “这你都不知道?县令名董温,字伯海,扬州人”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呵呵,一点点,一点点”好像暴露了什么,张印收敛两分。
    “老实说,你是不是县令的私生子?”王清晨小声问道。
    “怎敢胡说?”张印瞬间跳脚。
&nbs

第68章 童生稳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