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兵临城下,心战夺城[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军旌旗猎猎,终于抵达了江州城下。
nbsp放眼望去,这座扼守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雄城,果然名不虚传。
nbsp城墙高耸,依山傍水,角楼箭塔林立,江面上甚至临时增设了不少障碍,守备森严,远非永安可比。
nbsp城头上,“严”字大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无声地昭示着守将的决心。
nbsp严颜,这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军,果然没有丝毫懈怠。
nbsp刘备的主力大军在城外数里处依江扎下连营,与江州城隔江对峙,或是扼守陆路要道,形成合围之势。
nbsp孔明坐镇中军,调兵遣将,安排斥候刺探虚实,一副准备稳扎稳打、长期围困的架势。
nbsp这正合我意,为我暗中施展“心战”之策,提供了绝佳的掩护和时间。
nbsp真正的较量,并非始于刀剑相交,而是早已在无声处展开。
nbsp在我抵达江州之前,玄镜台布置在益州的暗子,早已按照我与元直商定的计划,开始行动。
nbsp各种精心编造的流言,如同无形的种子,被悄悄地撒入了江州城内:
nbsp“听说了吗?成都那边传来消息,主公(刘璋)似乎有意与曹操议和,欲献益州以求自保,
nbsp严老将军这般死守,怕是白费力气,还要搭上我等的性命!”
nbsp“非也非也,我听到的版本是,刘豫州(刘备)入川,乃是应主公之邀,共抗汉中张鲁。
nbsp严老将军阻拦王师,实乃不识大体,恐有私心啊!”
nbsp“唉,管他什么大体私心,曹军刚败,刘备势大,连永安都丢了,这江州城还能守多久?
nbsp我等升斗小民,只求活命罢了……”
nbsp“严老将军治军虽严,却过于刚愎自用,
nbsp前几日修缮城防,强征民夫,怨声载道,还斥责了几位本地的士绅,我看城中人心早就散了……”
nbsp这些流言,或真或假,或夸大其词,或捕风捉影,通过各种渠道
nbsp——茶馆酒肆的闲谈、小贩走卒的私语、甚至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刻意传播
nbsp——迅速在城内蔓延。
nbsp它们如同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一点点地侵蚀着守军的士气和民众的信心,加剧着城内本就存在的矛盾和猜疑。
nbsp严颜老将军虽然治军严谨,力图稳定人心,但这种源自内部的、无形的攻击,最是难以防范。
nbsp他可以斩杀几个公然散布谣言者,却无法堵住所有人的嘴,更无法消除人们心中的疑虑和恐惧。
nbsp军心民意,开始出现微妙的松动。
nbsp与此同时,我利用“江东参军”的身份,奉刘备之名(当然,经过了我和孔明的“默契”沟通),正式向严颜发出了劝降文书。
nbsp文书措辞“恳切”,先是盛赞严颜忠勇,再陈述刘璋暗弱、益州危殆的现实,
nbsp接着“晓以大义”,说明刘备入川乃是“匡扶汉室”、“安抚黎民”,
nbsp最后暗示,若顽抗到底,城破之日,玉石俱焚,恐难保全家性命。
nbsp这封文书,我并不指望能直接劝降严颜,其主要目的,一是履行程序,在明面上做出姿态;
nbsp二是进一步向城内传递“刘备并非恶客”、“抵抗并非唯一出路”的信息,特别是给那些本就心存动摇的人看的。
nbsp果然,文书送入城中,如泥牛入海,严颜那边毫无回应,
nbsp想必是被这位老将军嗤之以鼻,付之一炬了。但这并不重要,信息已经传递到位。
nbsp真正的关键,在于对内部薄弱环节的精准打击。
nbsp徐庶根据玄镜台提供的最新、最详细的情报,最终将突破口锁定在了费观以及另一位名叫邓贤的裨将身上。
nbsp费观心系家族利益,倾向于保存实力;
nbsp而邓贤则与严颜早有嫌隙,且为人贪婪。
nbsp针对此二人,我们的策略各有侧重。
nbsp对费观,我们派遣了一位口才极佳、伪装成落魄士人的玄镜台成员,秘密潜入城中,通过其家族的关系辗转接触。
nbsp带去的不止是“刘备敬重益州名士,愿与之共治巴蜀”的空头承诺,更有实实在在的“厚礼”
nbsp——并非金银,而是玄镜台通过特殊渠道搞到的一份刘璋斥责费观办事不力、甚至流露出猜忌之意的“密信”(当然,这份密信经过了巧妙的“加工”)。
nbsp同时,辅以当前局势的利害分析:死守城破,家族难保;若能“顺应天时”,则前途无量。
nbsp对邓贤,手段则更为直接。
nbsp我们查知其有一处城外的秘密田产,
nbsp便由老吴亲自带队,夜色掩护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其田产契约和几箱不易追踪的金银珠宝,
nbsp送到了他在城内的一个情妇手中,并附上一封匿名信,
nbsp暗示只要江州城“恰当”地打开城门,他将获得更大的富贵和权力,甚至取代严颜的地位。
nbsp信中还隐晦地提到了他与严颜之间的几次冲突,暗示严颜若得势,必不会放过他。
&
第640章 兵临城下,心战夺城[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