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米教根基,虚实研判[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窝棚内,仅有的一簇篝火将熄未熄,跳跃的火光在我们几人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
nbsp石秀绘制的南郑地图依旧摊在地上,上面已被徐庶用炭笔添上了不少新的标记和注释。
nbsp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而专注的气息,之前初步侦察带来的兴奋感渐渐沉淀,取而代之的是对即将面对的这个特殊对手的审慎剖析。
nbsp徐庶清了清嗓子,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nbsp他的目光沉静如水,手指点在地图上南郑城池的中心位置,那里标注着“师君府”——张鲁的居所。
nbsp“主公,”
nbsp他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富有条理,
nbsp“经过这几日的情报汇总与分析,我对张鲁及其治下的五斗米教体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
nbsp欲取汉中,必先洞悉其根基之虚实。”
nbsp我们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nbsp徐庶是我的首席谋主,他的分析将直接决定我们下一步行动的策略与方向。
nbsp“五斗米教能在汉中立足近三十年,其根基之深厚,远超寻常割据势力。”
nbsp徐庶的语气带着一丝凝重,
nbsp“其核心在于‘治的设立。
nbsp张鲁仿效古制,又融入其教义,将汉中郡划分为二十四治,
nbsp每治设祭酒总领,祭酒之下,层层递阶,大小头目遍布乡野。
nbsp这不仅是行政区划,更是宗教组织网络。
nbsp祭酒既是地方官,也是神职人员,掌管着信徒的户籍、诉讼、赋税(或说‘米租),乃至生老病死、婚丧嫁娶。”
nbsp他顿了顿,手指在地图上几个标注着“义舍”的地点划过:
nbsp“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各处设立‘义舍,置放米肉,供过往行人免费取用,
nbsp虽有量度限制,却也实实在在惠及了不少贫苦流民。
nbsp加之其以符水、祷告为人祛病,戒律相对简明(如禁杀生、禁饮酒等),
nbsp又提倡诚信不欺,对于久经战乱、朝不保夕的底层百姓而言,无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nbsp百姓信奉之,敬畏之,遇事不决,求助于祭酒而非官府,久而久之,人心尽归其手。
nbsp可以说,五斗米教已经构建了一个相对封闭、自给自足、且深入人心的社会生态。”
nbsp我点了点头,徐庶的分析与玄镜台传来的情报高度吻合。
nbsp这是一种典型的利用宗教力量整合社会基层的手段,
nbsp在生产力低下、官府治理能力不足的时代,其效率有时甚至远超传统的郡县制。
nbsp“其军力,号为‘鬼卒,亦是依托于此。”
nbsp徐庶继续道,
nbsp“信徒即兵源,祭酒即军官。
nbsp战时振臂一呼,信徒云集响应,其势颇为可观。
nbsp且因有信仰加持,悍不畏死者甚众,寻常手段,恐难轻易撼动。”
nbsp孙尚香柳眉微蹙,显然对这种依靠信仰而非严格训练的军队有些不以为然,但她没有插话,只是更专注地倾听。
nbsp“然而,”徐庶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其强处,亦是其弱点所在。”
nbsp他手指点向师君府旁标注的几个名字,其中“阎圃”二字被圈了起来:
nbsp“其一,权力高度集中于张鲁及少数核心祭酒之手。
nbsp张鲁虽为师君,然据情报显示,其人生性优柔,
nbsp近年来颇为信重方士之言,沉溺于修炼长生之术,对具体事务多有懈怠。
nbsp其大权实则旁落于如阎圃等少数智囊型谋士,以及部分资历深厚、势力庞大的祭酒手中。
nbsp这其中,必然存在着权力倾轧与派系之争。
nbsp阎圃虽有智计,但终究是外来文人,与那些根植于教内的老牌祭酒,未必同心同德。”
nbsp“其二,政教合一,看似稳固,实则僵化。”
nbsp徐庶继续分析,
nbsp“五斗米教排斥异己,对不信其教的地方士族、儒生名士,多采取打压或疏远的态度。
nbsp这使得汉中虽安稳,却也缺乏活力,人才来源单一,上升渠道被祭酒体系垄断。
nbsp那些被排挤的士人心中,未必没有怨言。
nbsp若有机会,他们或许会成为我们瓦解张鲁统治的助力。”
nbsp“其三,所谓的‘鬼卒,看似人多势众,实则精锐极少。”
nbsp徐庶的语气带上了一丝不屑,
nbsp“其平日疏于战阵操练,更多是依仗人多和一股宗教狂热。
nbsp装备简陋,阵法生疏,缺乏真正能征善战的将领(其弟张卫或可一战,但亦非顶尖名将)。
nbsp一旦遭遇训练有素、指挥得当的精兵,又是当头一击,
nbsp其精神支柱(如高级祭酒或张鲁本人)受创,则极易崩溃瓦解,化为乌合之众。”
第646章 米教根基,虚实研判[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