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67章 开仓放粮,稳定币值[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官府士兵严格维持着秩序,核对户籍,登记发放,一切井然有序。
    nbsp那些原本还想囤积居奇、发国难财的粮商们,面对官府如此强力的干预,顿时傻了眼。
    nbsp他们的粮价再也维持不住,恐慌性抛售开始出现,原本虚高的粮价,在短短半天之内,就应声回落。
    nbsp而在售粮点旁边设立的钱引兑换处,同样吸引了大量好奇的目光。
    nbsp我特意让人在高台上,用托盘展示了新铸的“汉中五铢”。
    nbsp这批五铢钱,是我动用了从张鲁宝库中缴获的部分金银和大量铜料,
    nbsp并紧急征调了汉中本地略有基础的工匠,在格物院初步建立的铸币工坊中,日夜赶工铸造出来的第一批成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与市面上流通的那些成色不一、甚至掺杂铁铅的劣质私铸钱不同,
    nbsp这批“汉中五铢”严格按照古制标准,形制规整,轮廓周正,穿孔方正,重量、成色都力求统一。
    nbsp“五铢”二字清晰有力,边缘打磨光滑,铜色纯正温润,拿在手中沉甸甸的,质感十足。
    nbsp“诸位乡亲请看!”
    nbsp负责兑换处的官吏高声喊道,
    nbsp“此乃陆太守亲自督造的‘汉中五铢,足重五铢,官府法定!
    nbsp凡我汉中境内,军民俸禄、赋税缴纳,皆以此币为准!
    nbsp今日在此设立兑换点,就是方便大家将手中旧钱、杂钱兑换成新币!官府担保,童叟无欺!”
    nbsp起初,人们大多持观望态度。
    nbsp毕竟被之前的谣言吓怕了,谁也不敢轻易拿自己的血汗钱冒险。
    nbsp但很快,就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了。
    nbsp那是一位胆大的行商,他小心翼翼地拿出几枚成色尚可的旧五铢,试探着递了过去。
    nbsp官吏仔细验看过后,按照公布的比价,当场兑换给了他一枚崭新的“汉中五铢”。
    nbsp那行商将新币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又掂了掂分量,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nbsp他的举动,立刻带动了其他人。
    nbsp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上前兑换,
    nbsp有拿旧钱的,有拿铜器的,
    nbsp甚至还有士兵直接用刚领到的部分军饷(为了推广,我特意提前发放了一小部分新币作为军饷)来购买常平仓的粮食,整个流程顺畅无阻。
    nbsp新币,就这样开始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流入了市场,进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nbsp当然,我也清楚,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nbsp新币的铸造量目前还远远不够满足整个汉中的流通需求,强制推行必然会遇到阻力。
    nbsp士族们虽然暂时被震慑,但他们绝不会甘心放弃对经济的控制权,必然会想方设法地阻挠、破坏。
    nbsp比如,他们可能会在自己的佃户、领民范围内继续使用旧币或以物易物,拒绝新币流通;
    nbsp或者暗中制造劣质的假币来扰乱市场;
    nbsp甚至可能勾结外部势力,输入其他货币来冲击汉中的金融体系。
    nbsp“元直,今日之策,虽解燃眉之急,但要让‘汉中五铢真正立足,成为汉中通行的硬通货,还需要后续更多的手段。”
    nbsp傍晚时分,我与徐庶一同巡视了市集和兑换点,看着逐渐稳定下来的秩序和初步开始流通的新币,我并没有丝毫放松。
    nbsp“主公所言极是。”
    nbsp徐庶抚着胡须,沉声道,
    nbsp“开仓放粮,只能暂时稳定粮价,赢得部分民心。
    nbsp强制流通与官方兑换,也只是初步建立了新币的信用基础。
    nbsp接下来,我们需要尽快扩大新币的铸造规模,严厉打击私铸和伪造行为,
    nbsp更重要的是,要将新币与赋税、官俸、军功奖赏、官方采购等核心经济活动深度绑定,
    nbsp让拥有和使用新币,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权力象征。”
    nbsp“正是此理。”
    nbsp我赞同道,
    nbsp“‘枪杆子打天下,‘钱袋子定江山。
    nbsp这经济领域的交锋,其凶险程度,绝不亚于战场厮杀。
    nbsp我们必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牢牢掌握住汉中的经济命脉!”
    nbsp望着暮色中渐渐亮起的灯火,我能感受到,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一场围绕着粮食和货币的无声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nbsp而我,已经准备好了,迎接接下来的所有挑战。
    喜欢。

第667章 开仓放粮,稳定币值[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