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九十七章 五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两者的考核内容,截然不同,自然不能放到同一时间同一考场。
    如果然而,现在的范仲淹却觉得,明体达用更加重要。
    德行和实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不止如此,范仲淹还在策问中大胆写到,章句、注疏之学,俨然走错了路。
    真正的儒学,当是古为今用,为我所需。
    此时,范仲淹的教育思想已然有了一丝‘六经注我的倾向。大风小说
    何谓六经注我?
    此话源自于心学大家陆九渊。
    【或问先生,何不着书?
    对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这也是经书解读的两大派系。
    我注六经,重点在于‘六经,‘我必须要一字一句的解读圣贤书中的本意,不允许偏离,也不能牵强附会。
    训诂之学,便是这一派的重要分支。
    而‘六经注我的重点则是在于‘我,即六经只是‘我表达观点的参照物。
    理学大家朱熹,就是这一派的集大成者。
    朱熹编写的种种注疏,不知夹带了多少个人私活,圣贤书,只是他表达思想的工具。
    圣贤书中的本义,不重要。
    重要的是符合当下,或者说‘我的观点。
    在朱熹之前,王安石也是这么做的。
    王安石为了推行变法,直接编了一套《三经新义》,并且将其指定为唯一科举用书。
    所有考生都要学习《三经新义》,答题也要以此为准。
    先占领理论高地,让所有有志于科举的士子,全都学习自己的思想。
    如此一来,日后科举入仕的官员,天然就站在改革派一方。
    在某种意义上,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也是受到了《三经新义》的影响。
    圣贤本意,我不管!
    以我为准,才是最重要的!
    滴答!
    滴答!
    时间缓缓流逝,翻到最后,李杰发现众考官只给范仲淹评了一个五等,堪堪过线而已。
    如果不是范仲淹简在帝心,怕是连五等都难。
    想了想,李杰提起朱笔,直接批改了众考官的意见。
    此策,最低也是个三等。
    若不是考虑到前两等不授人,李杰甚至打算评个一等。

第两百九十七章 五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