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再次跳票[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54章再次跳票
nbsp《流浪地球3》首映后,票房一路走高。
nbsp10亿!
nbsp20亿!
nbsp30亿!
nbsp50亿!
nbsp虽然最终止步于没能超越《三体》,但各路制片方已经挣得盆满钵满。
nbsp战场在票房之外!
nbsp股价波动几个点,随手一套,挣的钱不比票房那三瓜两枣多?
nbsp《球2》、《球3》的连续成功,郭凡俨然成了国内最炙手可热的几位导演之一。
nbsp《球3》还没下映,各种资金便蜂拥而至。
nbsp不过。
nbsp郭凡这一回是真的燃尽了。
nbsp他也要休息。
nbsp至少休息三年!
nbsp其他人一看郭凡说不动,又找到李杰。
nbsp但,《2177》的版权官司一直再打,他对其他本子也没什么兴趣。
nbsp直到一年后,判了!
nbsp李杰拿回了《2177》的影视版权。
nbsp当天。
nbsp2177胜诉的热搜直冲第一。
nbsp【我勒个去,赢啦?这么快?我以为要打个三五年呢】
nbsp【本叼小留,专门看了一眼英文新闻,老贼手里有关键条款,所以胜诉比较快】
nbsp【咳咳,难道不是《2177》亏得太狠嘛?】
nbsp【活该!谁让华纳乱来的?亏不死他!】
nbsp【胜诉了,是不是说明老贼要自己拍了啊?】
nbsp【必然是,不然的话,老贼干嘛费事费力的打官司?】
nbsp【快去看,老贼发微博了】
nbsp【……】
nbsp看到这条消息,丁聪聪连忙点开‘吴迪的个人围脖。
nbsp一进去,他就看到那条动态。
nbsp距离上一次围脖更新,已经过去一年多。
nbsp所以。
nbsp这条动态异常醒目。
nbsp只是,看见博文的内容,丁聪聪脸一黑。
nbsp好嘛!
nbsp还是熟悉的味道!
nbsp老贼啊,老贼,真有你的,又跳票了。
nbsp【咳咳,版权官司赢了,附图,右边那张图是研制的新机器,等项目完工,《2177》便正式启动】
nbsp点开图片,丁聪聪脸更黑。
nbsp这是个啥?
nbsp全息眼镜????
nbsp不是。
nbsp那是你玩的东西吗???
nbsp这玩意,怎么看都不靠谱吧?
nbsp不会一等,等个十年八年吧?
nbsp点开评论区,下面的回复很整齐。
nbsp【???】
nbsp【盗号了?】
nbsp【你清醒一点
nbsp【不是,老贼,你是不是膨胀了,跨界搞科研?】
nbsp【记下了,又是一种船新的跳票借口】
nbsp【……】
nbsp虽然留言的话不一样,但意思是如出一辙,大家都觉得这是借口。
nbsp毕竟,跳票的老贼,大家都习惯了。
nbsp但。
nbsp李杰还真不是搞什么借口。
nbsp《2177》的拍摄,他准备搞点不一样的。
nbsp一如当年《阿凡达》把电影代入3D领域,李杰也要干一回同样的事。
nbsp把《2177》代入全息观影领域。
nbsp其实。
nbsp全息观影看着很高大上,实际上也确实高大上,但依照当下的技术水平,花个十年八年,拍出一部划时代的电影,问题不是很大。
nbsp第一部!
nbsp李杰联系了索尼,研发新的摄影机。
nbsp是的。
nbsp没有摄影机,拍什么?
nbsp当下市面上的摄影机都无法满足新时代电影的需求。
nbsp除了索尼,他还联系了阿莱,后者是全球最大的电影摄影器材制造厂商。
nbsp胶片时代,无人能出其右。
nbsp即使进入数码时代,阿莱有点掉队,那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nbsp对于李杰提出的方案,以及新设计,阿莱和索尼都非常感兴趣。
nbsp尤其是阿莱。
nbsp他们的产品线很单一,不像家大业大的索尼。
nbsp不夸张的说,哪怕电影行业死了,凭借庞大的产品线,索尼仍然能活得好好的。
nbsp顶多砍掉摄影机这条业务线。
nbsp反观阿莱。
nbsp他们接受不了。
nbsp事实上,电影诞生这一百多年,已经没有什么新东西了。
nbsp该挖掘的,都被挖完了。
nbsp一旦没有新的东西涌现,一个行业自然而然会迎来衰落。
nbsp虽然3D给电影行业强行续了一波命,但这种程度的振奋剂,远远不够。
nbsp任何一种有可能革新电影行业的新技术、新的拍摄手段,都是救命稻草。
nbsp哪怕李杰开出的预算高了一点。
nbsp研发经费,整整两个亿。
nbsp美金。
nbsp当然。
nbsp这笔钱不是阿莱和索尼两家出,真让他们给,他们也不可能掏出这种巨额的研发经费。
nbsp李杰也没指望他们全掏。
nbsp只要他们愿意配合就行。
nbsp剩下的钱,他准备自己掏一部分,再从国内融一部分。
nbsp凭借李杰的号召力,融资不是什么难题。
nbsp两亿美刀?
nbsp也就中等意思而已。
nbsp阿狸、藤讯、旺达三家一人投了3000万,这就有一个亿了。
nbsp接着,李杰又从IMAX母公司、蔡司镜头、尼康、佳能、光辰芯等企业薅了一笔钱。
nbsp这些公司,大部分都是国外企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不是他不想找国内的企业,而是国内没有符合要求的厂家。
nbsp毕竟。
nbsp相机、摄影机都是一种细分的,且市场规模不断缩小的行业。
nbsp这年头,手机几乎把相机行业杀死。
nbsp那些具备先发优势的巨头都不得不面对不断下滑的销量,这时候冲进去,不是白瞎吗?
nbsp类似的行业其实还有不少。
nbsp一个经典老谣言,国内造不出圆珠笔的圆珠。
nbsp这个话,也不能说错,因为国内确实没有相关的企业,但造不出,和不想造,那是两回事。
nbsp前者是经典卡脖子,后者是投入和回报不成性价比。
nbsp同理。
nbsp相机、摄影机行业也是这个道理。
nbsp这玩意的门槛不低,研发投入高,又是半个夕阳产业,不值得投入巨额的资金进行追赶。
nbsp什么打印机、高端机械表、高端自行车等等,都是一个道理。
nbsp言归正传。
nbsp随着资金、人员陆续就位,李杰最终还是跨界了一把。
nbsp不过。
nbsp他不是一线科研人员。
nbsp他只负责提出构想,一线科研人员负责实现,相较而言,他更像是产品经理、研发经理。
nbsp动动嘴就行。
nbsp但。
nbsp他不是那种乱吉尔动嘴。
nbsp基本提出十条思路,至少有个两三条是正确的,可执行的。
nbsp由他这座灯塔负责指明方向,研发进度慢归慢,项目进度却是可喜的。
nbsp各路投资方一看,研发进度有戏,后续打款简直不要太爽快。
nbsp第一年。
nbsp啥成果没有。
nbsp第二年。
nbsp新的摄影机构造已经出来了。
nbsp第三年。
nbsp摄影机一号原型机出炉。
nbsp然后。
nbsp相应配套的播放设备、软件、接收装置,陆续上马。
nbsp资金?
nbsp加!
nb
第54章 再次跳票[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