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第河山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1章 金明池畔暗流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佑元年的春日,汴京城的空气里浸透了杨柳新芽的清香和御苑百花争妍的馥郁。持续月余的科举风波,随着省试的落幕似乎暂时平息,然而那沉淀在漕运淤泥、贡院砖缝乃至朝堂章奏里的紧张,却如同汛期前的黄河水,表面平静,内里早已涡流暗生。都江堰畔那场以血为祭、惊动星象的“青云血誓”所带来的震荡,虽远隔千山万水,其细微的涟漪已悄然触及了帝国的心脏。
    nbsp陈砚秋立于金明池畔的宝津楼下,身上崭新的绿绸官袍在煦暖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却熨不平他眉宇间积郁的凝重。川蜀之行,洞悉母亲林氏身世之谜,亲历寒门学子以血明志,更揭破了韩似道及其背后势力试图以“碱草”毒术戕害天下文运的惊天阴谋……这一切,绝非一纸擢升敕令所能轻易抹去。臂弯处,那日血誓留下的青羽纹身隐隐发热,并非痛楚,而是一种无声的警醒,提醒着他脚下的青云路,实则是以无数前驱者的白骨与热血铺就。
    nbsp今日的金明池,因琼林宴而对外开放,万姓游赏,喧声鼎沸。池面楼船彩帜飘扬,岸侧百戏竞呈奇技,卖各色吃食、玩具、时令鲜花的摊贩吆喝声此起彼伏,织就了一幅太平盛世的繁华图卷。新科进士们身着绯袍,头戴簪花,在万众瞩目与羡慕声中,于宝津楼前接受天子赐宴,这是他们人生中最为荣耀的时刻之一。
    nbsp陈砚秋虽因功得以列席此宴,但他非本届进士,身份尴尬,加之此前屡屡触动科举积弊,在那些谈笑风生、互相道贺的官员与进士圈中,他显得格格不入,如同一个沉默的异类。他冷眼旁观,见那些春风得意的面孔中,既有真才实学之辈,亦不乏早已被墨娘子情报网标记、与“题引”黑市或世家关联甚密之人。盛宴之下,寒门与世家、清流与浊流之间的鸿沟,并未因一场考试而消弭,反而在这极致的荣耀衬托下,愈发刺目。
    nbsp“砚秋兄,独在此处凭栏,莫不是还在思索蜀中风云?”一个清朗的声音自身后传来。陈砚秋回头,见是赵明烛。他今日未着皇城司公服,而是一身月白常服,但那双异色的瞳仁深处,依旧闪烁着监考官特有的审慎与机敏。他手中把玩着一柄玉骨小扇,看似闲适,目光却在不经意间扫过周遭熙攘的人群。
    nbsp“明烛兄,”陈砚秋微微颔首,“蜀中事虽了,余波未平。今日此地,锦绣繁华,倒让人恍若隔世。”他语带双关。
    nbsp赵明烛轻笑一声,扇骨轻敲掌心:“隔世未必,但确是另一个战场。你看那边——”他以扇梢虚指宝津楼前正在进行的“诗碑”活动。数十名身着彩衣的侍从,每人手持一块巨大的木牌,其上书写着诗词句读,根据司仪的指令,不断移动组合,拼凑出应景的诗词,引来围观士庶阵阵喝彩。
    nbsp“活人诗碑……”陈砚秋眼神一凝,立刻想起数年前宰相府夜宴那场惊心动魄、暗藏杀机的“行为艺术”。“旧事重演,不知此番又是谁家手笔?”
    nbsp“听闻是宫中某位喜好风雅的内侍省都都知提议,深合官家之意。”赵明烛压低声音,“韩似道韩相公似乎也颇为赞许,认为可彰显我朝文治之盛。”
    nbsp听到韩似道的名字,陈砚秋的心猛地一沉。这位掌控科举多年的幕后“提线人”,在川蜀险些功亏一篑后,此刻安然端坐于楼内盛宴之上,其泰然自若,反而更令人觉得深不可测。
    nbsp宴会按部就班地进行。御酒佳肴如流水般呈上。银质的酒壶、试毒的银筷、侍奉在侧的尝药内侍,一切似乎都遵循着严格的宫廷礼仪与安全规程。陈砚秋注意到,光禄寺的官员们面色紧张,穿梭忙碌,确保万无一失。
    nbsp酒过三巡,诗兴渐浓。一位身着略显陈旧绯袍的进士站起身来,向御座方向躬身一礼,朗声道:“陛下,今日琼林盛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臣李玮,不才蒙恩忝列科甲,感念圣恩浩荡,亦深感科举之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今有拙作一首,愿抛砖引玉,亦祈愿朝廷能持续肃清科场,使寒士皆有晋身之阶,则天下文运必如这金明池水,滔滔不息!”
    nbsp此言一出,楼内楼外顿时安静了几分。李玮此人,陈砚秋略有耳闻,出身寒微,在士林中以直言敢谏着称,尤其在科举改革方面,多次上书言事,针砭时弊,早已

第401章 金明池畔暗流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