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殷商三十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0章 姬昌飘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岐周。
    nbsp执政官外府。
    nbsp自从成为岐周的执政官以来,姜尚就忙得脚不挨地。
    nbsp首先是岐周大地震,然后是虎贲营、飞鹰旅,还有商周联合军演。
    nbsp一件件、一桩桩,都在考验着姜尚,考验着岐周。
    nbsp这位从殷商请来的外援,终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坐稳了岐周执政官的位子。
    nbsp太公望,名至实归!
    nbsp今年,是殷历526年。
    nbsp距离姜尚签约岐周,已经是第三个年头。
    nbsp他已经在岐周安居乐业。
    nbsp他娶了姬昌的女儿、姬兰。
    nbsp年前,姬兰为他生了一个女儿。
    nbsp取名姜玉。
    nbsp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
    nbsp姬昌亲自送来一枚蓝田玉,作为姜玉的护身符。
    nbsp那枚精心雕琢过的玉佩,被挂上了姜玉的脖子,熠熠生辉。
    nbsp姜汲、姜壬,也一天天大了。
    nbsp他们一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nbsp幸福是什么?
    nbsp这就是幸福啊。
    nbsp苦尽甘来。
    nbsp遥想当年,在朝歌打拼的日子,真是……
    nbsp不堪回首。
    nbsp现在,孟津自贸区势头迅猛。
    nbsp孟津,直追朝歌的繁华!
    nbsp假以时日,孟津,有可能成为仅次于朝歌的世界第二大城市!
    nbsp殷商,真是太强大了!
    nbsp不过,孟津的崛起,对于岐周,是非常有利的。
    nbsp孟津虽富,但并没有完全转化成殷商的财政收入。
    nbsp众所周知,孟津自贸区,零关税。
    nbsp所有在孟津扎根发展的产业巨头,不向殷商缴税,是一点税也不交。
    nbsp至少,在今天,帝辛没有向孟津自贸区的产业巨头们征税。
    nbsp未来,能不能坚持下去,不好说。
    nbsp反正,姜尚是持换衣态度。
    nbsp这就意味着,孟津迅速积累起来的大量财富,是充实了殷商之民。
    nbsp殷商人,尤其是孟津人,手里的钱越来越多,家底越来越厚实。
    nbsp这也算是殷商的战争潜力。
    nbsp即使现在这些财富蕴藏民间,也可以在战争期间动员起来。
    nbsp总体来讲,殷商在孟津打的这张牌,绝对赚了。
    nbsp哪能不赚嘛?
    nbsp就连岐周和众多入股的小诸侯们都分到了一杯羹,身为最大股东的殷商岂会赔本?
    nbsp眼气是没有用的。
    nbsp吸金才是硬道理。
    nbsp孟津自贸区成立以来,姬昌和姜尚就如何在自贸区圈钱进行了高频次、广泛而深刻的讨论。
    nbsp他们试图发掘所有可能的圈钱手段,快速积累岐周财富!
    nbsp除此以外,姬昌还发布政令,在岐周国立大学,专门开设关于孟津自贸区的研究课程,并成立多了研究小组,全力攻关孟津自贸区的商业模式,助力邦国发展。
    nbsp不仅仅是岐周,很多参与到孟津自贸区的小诸侯也尝到了甜头。他们眼见岐周开课研究,自己也开课研究。
    nbsp甚至连课程名称、研究主题,都照搬岐周。
    nbsp更有甚者,直接重金挖掘岐周国立大学的专家,进行实地教学。
    nbsp姬昌并没有对这些抄袭行为发脾气。
    nbsp恰恰相反,他还指示姜尚做好支援友好邦国的研究工作,切实做好技术支持和帮扶。
    nbsp所以,姜尚就设计了一整套技术援助方案,清晰划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谈判定价。
    nbsp一系列行动下来,岐周竟通过技术输出、人才帮扶,获取了大量收入!
    nbsp果然,孟津自贸区,是一个大宝藏!
    nbsp赚钱,不局限在自贸区之内,还可以在自贸区之外。
    nbsp姜尚看着姬兰呵护女儿姜玉,幸福地笑了。
    nbsp姜汲,14岁了。
    nbsp是到了成家时候了。
    nbsp姜壬,7岁了。
    nbsp不再是只想着吃肉的小傻瓜了。
    nbsp儿子们,越来越出息了。
    nbsp姜尚,没有把这两个儿子留在身边。
    nbsp他把这兄弟二人全部派到了孟津自贸区,给姬考、姬发当助手。
    nbsp男人,需要历练。
    nbsp只有亲眼见证世界的面目,才能明辨是非。
    nbsp况且,国际化的视野和格局,要从娃娃抓起。
    nbsp孟津,距离岐周很近。
    nbsp虽然暂时比不上朝歌的繁华,但成长速度惊人!
    nbsp让姜汲和姜壬在这样一个剧烈变化、快速成长的地方接受历练,是有好处的。
    nbsp与姬昌的观念不同,姜尚不打算让姜汲和姜壬去朝歌大学、或者岐周国立大学深造。
    nbsp他对姜汲和姜壬的未来,有着清晰的定位——武将。
    nbsp他姜家,没有根基。
    nbsp虽然背靠西伯侯姬昌,但姬昌之后呢?
    nbsp姬考,才华横溢,智勇兼备。
    nbsp更重要的是,倘若姬考上位,一定会有比姬昌更大的动作!
    nbsp这个年轻人,似乎越来越有帝辛的影子。
    nbsp如果岐周能在一位君主的带领下打败殷商,那么,不会是姬昌,而会是姬考。
    nbsp姜尚非常确定这一点。
    nbsp姬考,太优秀了!
    nbsp其智谋,远远在姬昌之上!
    nbsp在朝歌大学,竞争力那么激烈的地方,姬考都能脱颖而出!
    nbsp而且是包揽每一次期末考试的全校第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恐怖如斯!
    nbsp似乎,殷商奖学金,就是为姬考量身定做。
    nbsp恐怕帝辛也没有想到,他设立的殷商奖学金,会让一个岐周人独占鳌头。
    nbsp而这个人,还注定要成为殷商的对手!
    nbsp天之道,不可揣测。
    nbsp姜尚,对殷商,有着很复杂的情感。
    nbsp他是殷商人,曾经是。
    nbsp现在,他已是岐周人!
    nbsp从内而外,都是!
    nbsp即使还有人把他看作老外,也不能否认,越来越多的岐周人把他视为自己人。
    nbsp这是很好的势头。
    nbsp这都是他拼来的!
    nbsp在殷商,在朝歌,他已经没有立足之地。
    nbsp他连让儿子们吃上饱饭都不能够。
    nbsp他在朝歌卖牛肉,却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儿子天天吃上肉。
    nbsp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nbsp前妻离开他,也算是明智之举。
    nbsp他不是一个好丈夫。
    nbsp或许有人说,他现在发达了。是前妻无情。
    nbsp不。
    nbsp如果不是他偶然来到岐周,就很可能继续在殷商穷困潦倒。
    nbsp这非常偶然。
    nbsp如果没有这个偶然,他最后的下场,恐怕也是饿死在朝歌街头。
    nbsp前妻离开他,是对他绝望了。
    nbsp人生,太短暂了。
    nbsp他用半辈子的时间,在殷商打拼,甚至还专门跑到天子脚下……
    nbsp可,那又怎么样呢?
    nbsp他的命运,不在殷商啊!
    nbsp朝歌,吞噬了他的青春。
    nbsp但却没有给他公平的回报。
    nbsp太不公平了!
    nbsp虽然身在岐周,但每一次仰望星空,他眼前浮现的,都是朝歌。
    nbsp即使他无数次说服自己,他不再是殷商人,却也抹不掉他的殷商血脉。
    nbsp那是他逝去的青春啊!
    nbsp朝歌,真是一个让他爱、让他恨的地方。
    nbsp为什么?
    nbsp偌大的朝歌、偌大的殷商,竟没有他姜尚的一席之地?
    nbsp他恐怕是一个假的殷商人。
    nbsp既然不能在殷商证明自己,那就在岐周!
    nbsp事实证明,他也没有那么差!
    nbsp他为姬昌训练新锐士兵。
    nbsp虎贲营、飞鹰旅,在商周联合军演中打出了气势!
    nbsp而先前的岐周大地震,他吃苦耐劳的形象,也已深入人心。
    nbsp他能吃苦!
    nbsp他不是一个娇生惯养的人。
    nbsp他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只有凭本事取得他想要的一切。
    nbsp殷商,负了他。
    nbsp岐周,成就了他。
    nbsp他的名字,必将让天下人震颤!
    nbsp命途多舛,促使他想得更深、更远。
    nbsp他希望把姜汲、姜壬打造成武将。
    nbsp即使最后成不了武将,也要懂军事、能带兵。
    nbsp因为,他们姜家,需要依靠武力崛起!
    nbsp给别人打工,终究靠不住。
    nbsp唯有建立自己的家族邦国,才能走上巅峰!
    nbsp待姬考上位之后,岐周必将

第140章 姬昌飘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