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请太后,赏个名字[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颐陪着闵太后回到大报恩寺深处的禅堂里,由康咏春和苏小小,分别说些画佛和种葡萄的轶事。
nbsp如此过得大半个时辰,赵、冯二人,便指挥着小沙弥们,将素宴摆了进来。
nbsp闵太后兴致勃勃地瞧去,但见四碗盆菜,一钵热汤,一碟烙饼。
nbsp赵茜向闵太后行完礼,禀道:“我们燕国,起于游牧,至今皇族与后族,仍保留着“捺钵”习俗,也就是随着水草与野兽的生息变化,出巡游猎,并召集封地王族、部落头领和文武群臣,到捺钵来商议国事。捺钵之地,四季不同,分别叫作,春水,夏凉,秋山,坐冬。冯娘子说,庖厨所用的心力,不啻于作一篇锦绣文章。今日,这桌素宴,便以四时捺钵,为题眼。”
nbsp大将军嵬名烁,因赵茜薇看起来与越人相善,也对她颇有好感,此刻自要帮她抬抬场子。
nbsp闵太后最宠爱的孙女儿,遂一改素日的武将英豪气,带着晚辈的自然娇嗔,笑盈盈地对祖母道:“大母,你来猜猜,春夏秋冬的四时捺钵,分别是哪些菜式?”
nbsp闵太后欠身看一番,目光和润地缓缓道:“绿的是春水,白的是坐冬。但两碟都是金灿灿的,哪个是夏凉、哪个是秋山,唔……和瓠瓜拌的姜片,应是夏凉,黄的馍馍,应是秋山吧?”
nbsp赵茜薇莞尔:“太后都说对了。”
nbsp接着,她与冯啸,便将每个菜的花样儿,再细细说叨说叨。
nbsp“春水”,其实是三样绿色的菜:铁脚菜、沙葱、莴苣。
nbsp铁脚菜来自北燕国都“上京”,乃吃多了肉类的贵族们最爱的解腻蔬菜。
nbsp莴苣来自南越国都“钱州”,十余年前从海外入舶甬州码头后,在江南大量种植,且经过聪慧农人的改良,粗粝的纤维变少了。
nbsp铁脚菜梗,和莴苣段,都可以晒干后长期保存,燕、越两国的公主此行带了不少过来。
nbsp今日,两种干菜泡发后,与贺兰山雨后特有的新鲜沙葱,加上胡麻油一同炒制,有柔波浅绿,有浓荫深绿,更有芳草碧绿,三国菜蔬汇于一盘,形、色悦目,端的当得起一个“春”字。
nbsp至于同为金黄色的夏菜和秋菜,因一个是凉渍的冷盆,一个是暖乎的热蒸,教闵太后略作思忖便分清了,也不奇怪。
nbsp“太后,”冯啸指着瓠瓜姜丝儿,恭敬禀道,“在我们越国的江南,因人们容易疰夏,有道专治大暑天没胃口的‘腌仔姜,甚是风靡。不过,我们的腌仔姜,酸甜口味,是用白醋与冰糖获得。贻芳公主的法子,则是加入蜂蜜,别有一股淡淡花香。”
nbsp闵太后尝过热炒的三蔬“春水”,进一筷子“淡淡花香”的蜜姜渍瓠瓜,再吃一个燕地的黍米做的黏豆包,最后盯着那道“坐冬”。
nbsp雪白的一块豆腐。
nbsp西羌境内的汉人比羌人还多,豆腐自然不稀奇,但要么是点出豆腐花、像喝奶茶似地喝,要么是和各种肉类一道炖着吃,这囫囵着一大块就端上桌的,还是头回见。
nbsp但扑鼻而来的香气,如为它证名的前奏,告诉人们,上乘的原料做出的豆腐,自身已足够醇美浓郁,若再拿肉汁的荤香去浸染它,就是画蛇添足的做法。
nbsp闵太后于是指指豆腐边上的一小碟调料:“白豆腐是淡的吧,可是要蘸着这个吃?”
nb
第一百六十九章 请太后,赏个名字[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