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章 药娘[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nbsp34;成了。34;老头的声音渐远,34;往后你便在这崖上,替人消灾,替己解怨。34;
    nbsp阿蘅想再喊一声婆婆,可喉咙里只能发出簌簌的响动。她低头看自己——哪里还有人的模样?分明是一株当归,茎秆上还挂着几滴未干的露水,叶片上沾着她坠崖时蹭的红,倒像是开败的花。
    nbsp再说青岩村的婆婆。自阿蘅走后,她烧得更厉害了,迷迷糊糊总喊34;阿蘅34;。王婶端来药汁,她摆摆手:34;我不喝,我要等我孙女儿煎的药,她总说39;婆婆你尝尝,这回不那么苦了39;。34;
    nbsp第三日夜里,婆婆突然挣扎着要起身。王婶拦不住,只得扶着她往村外走。34;阿蘅该回来了,34;她念叨着,34;她采了当归,该回来了。34;
    nbsp两人摸黑上了山。山路还是那么陡,婆婆却走得稳当,像是有人在前面牵着。快到崖顶时,王婶突然停住脚步——月光下,崖壁上漫山遍野都是紫红色的草,风一吹,草浪翻涌,像是有千万人在低声呼唤。
    nbsp34;阿蘅!34;婆婆颤巍巍地伸出手,触到最近的草茎。那草叶凉丝丝的,带着熟悉的药香,和阿蘅熬的药汁一个味儿。34;阿蘅,是娘啊;她哭出了声,34;娘错了,不该让你去采药的;
    nbsp山风突然大了,草浪翻卷得更急。每片草叶都轻轻颤动,像是在应和婆婆的哭声。王婶吓得后退两步,却见婆婆跪在草丛里,把脸埋进草叶间,眼泪浸湿了好大一片地方。
    nbsp34;阿蘅,娘给你唱那首童谣吧;婆婆抽抽搭搭地开口,34;月光光,照地堂,阿囡睡在摇篮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奇怪的是,每唱一句,周围的草就往她身边拢一拢,像是孩子在听故事。唱到34;阿囡长大要孝娘34;时,草叶上竟渗出细小的水珠,顺着茎秆往下淌,落进泥土里,发出34;滴答滴答34;的响声,像极了阿蘅从前给她捶背时,汗珠落在地上的声音。
    nbsp从那以后,婆婆每日天不亮就上山。她带着竹篮,却不采别的草药,只坐在当归丛边,和它们说话。早上说:34;阿蘅,今日的粥熬了红豆,你最爱吃的。34;傍晚说:34;阿蘅,邻居家的小娃来玩,说要喊你39;小婶子39;呢。34;
    nbsp村里的人渐渐知道了这事。有人上山采药,见着那片紫红色的草海,都悄悄跪下来磕个头。王婶说,那是阿蘅显灵了,化做药草救婆婆,又陪婆婆说话。于是青岩村有了个规矩:每年秋分那天,家家户户都要煮碗当归粥,撒在崖下,说是给药娘解渴。
    nbsp又过了三年。这日婆婆坐在当归丛边打盹,迷迷糊糊听见草叶沙沙响。她睁眼一看,只见所有的草茎都轻轻摇晃,像是有人在她耳边低语。风里飘来若有若无的歌声,是那首童谣:34;月光光,照地堂,阿囡睡在摇篮床;
    nbsp婆婆笑了,她伸手摸了摸身边的草叶——还是那么凉,还是那么香。她知道,阿蘅从未离开。这满崖的当归,是她的眼,她的耳,她的嘴,替她守着青岩村的日升月落,替她应着山间的风声水响。
    nbsp后来,人们把这片崖叫做34;当归谷34;。谷里的草岁岁枯荣,却总也采不尽。有人说,那是药娘的孝心化成了根,扎在崖壁上,年年都要发新芽;也有人说,那是山神记着这份情,特意留了这片草,让天下孝顺的人,都能寻着药香,找到回家的路。
    喜欢。

第34章 药娘[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