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章 鲁班尺上的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傅不知什么时候站在身后:34;别怕,这是尺在说话。当年我师父传我尺时说,鲁班尺量得出尺寸,量不出手艺人的良心。34;
    nbsp陈师傅走的那年,我正给李宅打雕花床。他咳了整宿,天没亮就叫我过去,从箱底摸出个红布包。34;这是祖上传下的鲁班尺,34;他把尺塞进我手里,34;还有句话——34;他的手凉得像块冰,34;尺能矫正误差,却矫正不了急躁;能指引完美,却指引不了真心。34;
    nbsp我捧着尺跪在床前,眼泪砸在红布上。陈师傅走后,木作的生意淡了些,有人说我没真本事,就知道靠把破尺。我咬着牙接活,给农舍打谷仓,给学堂做课桌,给嫁女的人家打妆奁。每次用尺前,我总先摸摸木料的纹路,贴着耳朵听它的心跳——松木要挑阳面的,晒过的木料要先阴干七日,新伐的榆木得放三年才肯用。
    nbsp光绪四十年的冬天,镇上来了位老客,说是京城来的,要打对34;百子千孙34;的屏风。他掀开带来的图纸,我倒抽口凉气——那屏风有九扇,每扇雕着一百个形态各异的娃娃,榫卯要藏在衣褶里,稍有差池就会散架。老客拍着桌子:34;我在苏州找了三位师傅,都说不敢接。34;
    nbsp我摸出鲁班尺,尺身的灵纹却纹丝不动。老客眯眼笑:34;听说陈师傅的徒弟有个宝贝尺?34;我没说话,转身去了木料房。选了三块老楠木,用刨子慢慢刮,直到木面能照见人影。榫头雕了七七四十九遍,每回都对着鲁班尺比量,可那灵纹始终像蒙着层雾。
    nbsp第七夜,我蹲在木料堆旁打盹,突然听见34;咔34;的一声。睁眼一看,鲁班尺不知什么时候从案头掉了下来,尺身裂了道细缝。我捡起尺,裂缝里渗出点银光,像星子落进了铜里。恍惚间,我又看见陈师傅站在木作门口,手里攥着那把旧尺:34;傻娃,尺裂了是好事。34;
    nbsp第二天,我没再用鲁班尺。我凭着手感雕榫头,摸着木料的温度调整角度,连老客在旁边看着都直咂舌:34;奇了,你这手是怎么练的?34;屏风做好那天,老客摸着榫头惊叹:34;好手段!这榫头严得能过水。34;我笑着摇头,心里明白——哪是尺灵,是人熟了,木料认了,手底下的分寸自然就准了。
    nbsp如今我老了,坐在木作门口晒太阳。鲁班尺还挂在墙上,尺身的裂缝里嵌着块老银,是我当年补上去的。常有年轻人来问:34;陈师傅,这尺真有灵?34;我就指着尺上的34;义34;字刻度:34;灵的是人心。你看这尺,量得出寸分,量不出良心;量得出长短,量不出真心。当年我师父说,鲁班尺是死的,手艺人要活。34;
    nbsp风掀起门帘,吹得尺子轻轻摇晃。阳光透过窗棂,在尺身上投下斑驳的影,像极了当年陈师傅握着我的手磨刨子的模样。木作外的老槐树上,麻雀叽叽喳喳,倒比那些机器声听着舒服。我知道,这把尺还会继续传下去,传给下一个憨厚却肯下苦功的小徒弟——不是为了量尺寸,是为了量人心。
    喜欢。

第74章 鲁班尺上的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