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7章 百工图[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nbsp34;哥,这图里的祖师,怎么都认得你?34;阿绣趴在案边看沈墨刻版,34;昨儿个那个烧瓷的爷爷,还问我是不是你亲妹呢。34;
    nbsp沈墨没说话。他知道,这些祖师不是认他,是认沈家的手艺。就像父亲临终前说的:34;咱沈家的刻刀,刻的不是木头,是人心。34;
    nbsp三、失传的痛
    nbsp可麻烦还是来了。
    nbsp城西的印刷坊老板周老爷听说沈墨的雕版术34;死而复生34;,带着几个伙计上门:34;小师傅,我家要印《红楼梦》,您给刻套版,工钱比市价翻三倍。34;他拍着沈墨的肩膀,34;可别学那些老古董,守着破木头疙瘩不肯放。34;
    nbsp沈墨摇头:34;木版雕版慢是慢,可墨香里浸着木头的味儿,纸页摸起来有温度。石印再快,印出来的字儿像贴上去的,没魂儿。34;
    nbsp周老爷冷笑:34;魂儿?现在谁还讲究这个?34;他指了指窗外,34;你看那石印坊,一天能印上千本,赚的银子够你刻十年版。34;
    nbsp那天夜里,沈墨对着《百工图》发呆。他看见自己的画像在绢帛上忽明忽暗——那是他自己的祖师像,刻的是他十四岁那年在木头上刻的第一朵莲花,歪歪扭扭的,像只没展开的蝴蝶。
    nbsp34;娃子,别动摇。34;沈伯安的声音从图里传来,34;当年我爹教我刻版时,也有人说39;木版要被淘汰了39;。可你看,现在寺庙里的经版,还是木头的;家里供的观音像,还是木刻的。有些东西,快不得。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沈墨摸了摸自己的刻刀。刀把上的包浆,是父亲用茶油擦了十年的;刀身的缺口,是去年刻《法华经》时崩的——那是他第一次独立完成整套经版,手抖得厉害,刻错了三刀。
    nbsp34;我不怕慢。34;他把刻刀往木板上一抵,34;我要刻的,是能让子孙后代摸得到温度的字儿。34;
    nbsp四、百工同辉
    nbsp三年后,苏州城的街头多了道新景致:沈墨的34;墨香斋34;门口,总围着来看刻版的百姓。有人捧着新刻的《心经》念诵,有人摸着木版上的莲花惊叹:34;这纹路,比真花还活!34;
    nbsp周老爷的石印坊关了门。听说他临终前拉着儿子的手说:34;去墨香斋,找沈小师傅。我那套《红楼梦》石印版,刻得再精致,也没他木版上的墨香;
    nbsp《百工图》里的画像更清晰了。沈墨发现,每幅画像的角落都多了行小字:34;某年某月,某行业祖师显灵,传艺于沈氏子孙。34;
    nbsp那天夜里,沈墨又在阁楼看图。月光透过窗棂,洒在绢帛上,照见所有的祖师像都站了起来。铁匠抡着锤,绣娘捏着针,木匠拉着墨斗......他们围着沈墨,像围着团火。
    nbsp34;娃子,做得好。34;沈伯安的声音里带着笑,34;咱沈家的刻刀,没断。34;
    nbsp沈墨摸了摸自己的手背。刀痕还在,可已经长出了新的皮肉。他知道,这不是结束,是开始——就像《百工图》里的祖师们,他们的手艺,从来不是锁在图里的,是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的。
    nbsp后来,有人在苏州的玄妙观看见幅新卷轴。绢帛还是米黄的,可上面的画像都活了:铁匠的锤子在飞,绣娘的针儿在跳,木匠的墨斗在转......最中间那幅,是个穿青布衫的老头,正教个小娃娃刻莲花,小娃娃的手背上,还留着新鲜的刀痕。
    nbsp卷轴的边角,多了行小字:34;百工不灭,唯心相传。34;
    喜欢。

第277章 百工图[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