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地皮继承:请叫我天景之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0章 何家七小子[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水,装备齐全。
    nbsp“老板,我还没看过人类的舞狮呢!”
    nbsp阿锦凑近陈明,声音压得低低的。
    nbsp带着掩不住的好奇和期待。
    nbsp她虽不懂杂耍门道却也敏锐地察觉到空气中,洽宁舞狮团和晨曦马戏团之间那股若有似无的较劲意味。
    nbsp“急什么,马上就知道了”
    nbsp“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来遛遛”
    nbsp“再说,我给他们配的那套‘家伙”
    nbsp“要是还镇不住场子,那可就真说不过去了”
    nbsp陈明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nbsp他指的是后台那套升级版的环形大屏幕和虚拟投影设备。
    nbsp这几天,何叔和刘芒班主两边的人都在加紧熟悉新玩意儿。
    nbsp听说刘芒那边几个年轻团员,对着虚拟投影仪捣鼓了大半夜。
    nbsp兴奋得差点忘了第二天要登台。
    nbsp帐篷内喧闹声一浪高过一浪。
    nbsp隐藏的空调系统开始悄然运作,丝丝凉风送入,驱散了不少闷热。
    nbsp感受着温度的变化。
    nbsp有些孩子愈发坐不住,在石阶过道间小跑嬉闹。
    nbsp很快就被自家家长低声呵斥着拽回座位。
    nbsp“老板,他们哪个先上啊?是舞狮子的还是那个……马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阿锦踮着脚尖,努力想看清舞台侧后方的动静,吸管在嘴里搅动着所剩无几的酸梅汤。
    nbsp“按排班表,应该是何叔带的何家班先暖场”
    nbsp陈明抬腕看了眼手机时间,目光投向舞台侧面候场的方向。
    nbsp何家班,这个名字对陈明而言,意味着一段特殊的过往。
    nbsp它曾是陈氏孤儿院孩子们可能的出路之一。
    nbsp院里的孩子长到三岁,老师便会开始留意他们的兴趣和天赋。
    nbsp若有合适的苗子,便会被推荐给何家班。
    nbsp杂耍这行,入门越早越好,三岁启蒙,五岁最佳。
    nbsp这也是为何许多杂耍班子里总少不了孩童身影的原因。
    nbsp他们吃的,也是一碗青春饭。
    nbsp“来了”
    nbsp陈明话音刚落,七个半大孩子便依次跑上了舞台。
    nbsp暖场嘛。
    nbsp两位班主一合计,正好让何家班这群小的练练胆。
    nbsp七个孩子都姓陈。
    nbsp从陈老大到陈老七,最大的不过十一二岁,最小的才七八岁光景。
    nbsp他们稚气未脱,身形还略显单薄,但一站上台,眼神却透着一股超出年龄的认真劲儿。
    nbsp率先出场的是陈老二。
    nbsp一套单车杂耍。
    nbsp只见他脚踩独轮车,身姿轻盈,时而绕场飞驰,时而定点表演。
    nbsp小小的身影在台上灵活穿梭,引得台下阵阵掌声。
    nbsp紧接着是陈老三的顶碗,七八个瓷碗在他手中上下翻飞。
    nbsp看得人眼花缭乱,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摔个粉碎,然而他却稳稳当当。
    nbsp碗叠得越来越高,最终在头顶稳如泰山。
    nbsp陈老四和陈老五合作走钢丝。
    nbsp两人一前一后,步伐稳健,细细的钢丝在他们脚下仿佛如履平地。
    nbsp不时还表演一些花式动作,看得观众们屏息凝神。
    nbsp孩子们的基本功扎实,表演虽略显稚嫩,却也赢得了满堂喝彩。
    nbsp观众们大多是抱着包容和鼓励的心态,掌声和叫好声此起彼伏。
    nbsp尤其是一些带着孩子的家长,更是看得津津有味,不时指着台上给自家孩子讲解。
    nbsp阿锦也看得入了迷,眼睛一眨不眨。
    nbsp不时发出惊叹声,连手里的酸梅汤都忘了喝。
    nbsp球球则乖巧地靠在陈明身边。
    nbsp小脑袋随着台上孩子们的动作左右摇晃,看得津津有味。
    nbsp大柱和小柱也看得认真,不时交头接耳。
    nbsp小声议论着台上哪个哥哥姐姐的动作更厉害。
    喜欢。

第60章 何家七小子[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