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地皮继承:请叫我天景之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1章 取苗[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拉开木销,一股混合着陈年竹器、干枯水草和阴凉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里面是一个小小的石窟,显然是依着山势开凿出来的。石壁上挂着一排排大小不一的工具,大多是竹子和木头制成的,每一件都打磨得异常光滑,看得出是常年使用,且被精心保养的结果。
    nbsp独臂杨从中取出一只形制奇特的竹笼,这笼子用极细的竹篾编成,呈半月形,开口处有一圈用藤条编织的、向内倒卷的软刺,鱼能进去,却很难出来。他又拿出一个陶罐,罐壁很厚,上面布满了细微的孔隙,像是会呼吸一样。最后,他拿起一截中空的、手臂粗细的老竹筒,竹筒两端用软木塞封着,表面刻着一些陈明看不懂的符号。
    nbsp“杨大爷,这是……”阿锦终于忍不住,指着那截竹筒,好奇地问。
    nbsp“鱼食。”独臂杨的回答言简意赅。
    nbsp“不是黄豆吗?”李强插嘴。
    nbsp独臂杨瞥了他一眼,眼神里带着一丝“你懂个屁”的轻蔑。“那是成鱼吃的,解馋的零嘴。鱼苗子嘴刁,肠胃嫩,得吃这个。”他晃了晃竹筒,里面传来沙沙的轻响。“这山里的青石上,有一种灰绿色的苔藓,刮下来,混着泉水边的细沙,再加上一种叫‘水蜈蚣的小虫子,晒干,碾成粉。这东西,才能养出龙鲤的骨气。”
    nbsp阿锦听得眼睛都直了,她飞快地在脑子里建立数据模型:石苔富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细沙帮助幼鱼消化,水蜈蚣则是高蛋白的活饵来源……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纯天然的幼鱼开口粮配方。这种配方,任何一家饲料公司都研发不出来,因为它需要的不是技术,而是几代人对一种生物习性深入骨髓的观察和理解。
    nbsp“愣着干什么?”独臂杨把那只半月形的竹笼递给陈明,“想让鱼站着,你得先学会怎么蹲下去。下水,把它放到那块青石板的东边,笼口朝西。记住,手要稳,心要静。你心一慌,水里的鱼就知道了,今天就别想再见着它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陈明接过竹笼,那竹子入手温润,带着岁月的包浆。他脱掉鞋袜,卷起裤腿,学着之前阿锦的样子,赤脚踏入小塘。
    nbsp塘水冰凉刺骨,瞬间从脚底板窜到天灵盖。但陈明没有一丝颤抖,他想起独臂杨的话,放空心思,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竹笼上。他俯下身,双臂缓缓沉入水中,动作轻柔得像是怕惊扰一个熟睡的婴儿。
    nbsp水面只荡开一圈微不可察的涟漪,竹笼无声无息地沉入水底,稳稳地落在了独臂杨指定的位置。
    nbsp独臂杨一直用他那只鹰隼般的独眼盯着陈明,看到这一幕,眼神中的审视,终于化开了一丝难以察觉的认可。
    nbsp“还行,不是个四体不勤的废物。”
    nbsp他从怀里又摸出那个装黄豆的布包,这一次,他没有直接扔进水里,而是走到泉水滴落的石壁旁,将几颗黄豆在湿滑的石苔上轻轻滚过,让豆子表面沾上一层薄薄的绿意。然后,他将这几颗“加料”的黄豆,精准地弹入竹笼的入口附近。
    nbsp做完这一切,他便不再理会水里的动静,转身对阿锦说:“女娃娃,你过来。”
    nbsp他指着那个会呼吸的陶罐:“这里面,是‘产床。”
    nbsp阿锦凑过去一看,只见陶罐底部,铺着一层细密的、墨绿色的丝状物,像是某种水藻,但又比水藻更具韧性,盘根错节,构成了一个柔软的巢穴。
    喜欢。

第221章 取苗[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