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花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五章 贺礼[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太和殿虽依旧是朱柱缠金、宫灯高悬的盛大模样,但细看之下,在丹陛两侧的铜鹤旁,多了两排半人高的紫檀木架,架上陈列着各式竹编、藤制的储物筐,筐身用红漆写着“农耕”“桑蚕”“开渠”“治河”“海运”等字样。
    nbsp这是户部特意陈设的,为了彰显朝廷对农桑水利、民生要务的重视,以及近年来在劝农兴修、拓展开海等实务上取得的实绩。
    nbsp筐中所盛的新粮、棉絮、河沙、海盐等物,皆是各地民生兴旺的见证,既向百官传递“国之本在民”的治理理念,也以实物向圣上呈递一份“藏富于民”的生辰贺礼。
    nbsp钟鼓齐鸣后,萧浔在御座坐下,目光扫过这些紫檀木架,唇角含笑,微微颔首,显然对户部的安排十分满意。
    nbsp礼部尚书方渊宣读的贺表与去年并无二致,但献礼环节却添了几分不同。
    nbsp首位献礼的仍是蜀王,他献上的是一幅《河工治水图》。
    nbsp画卷长三丈,用工笔细描出澄河沿岸百姓与河工共同筑堤的场景,卷尾题着“臣弟访河工三月,见百姓之力可撼山河,愿陛下常念民力如砥”。
    nbsp萧浔展开画卷,指尖抚过画中百姓黝黑的面庞,朗声道:“蜀王去年赠朕飞龙,今年赠朕民心,这份礼,比金玉更重。”
    nbsp韩王的献礼更显朴素,一只竹编的储物箱,内装四郡灾民亲手缝制的棉袜、编织的草席,附了名册:“灾民无以为报,唯以手艺敬陛下。”
    nbsp萧浔拿起一双棉袜,对韩王道:“四郡百姓安好,便是最好的寿礼。”
    nbsp随后的大臣献礼中,奇珍异宝少了,多了些民生之物,毕竟海船回京后,萧浔私库的珍宝都堆满了。
    nbsp午时的文华殿,宴席菜肴,当中摆着余少云说的那道“四海升平”大菜。
    nbsp用熊掌、鱼唇、驼峰等珍品码成江山社稷图的模样,四周还用翡翠雕的山峦、白玉琢的河流做衬,气派非凡。
    nbsp舞乐环节,宫乐司没有编排华丽的《万寿无疆舞》,而是奏起了民间小调《丰年歌》。舞者身着粗布衣裳,模仿农夫插秧、织女纺纱的动作,虽不优雅,却透着勃勃生机。
    nbsp前朝的安排,萧浔是十分满意的。
    nbsp而晚上的宴会,是家宴,萧浔要与后宫的嫔妃们共度。
    nbsp长春宫清极院内,谢知意在谷雨和霜降的伺候下,换上了蜜合色交领上襦和珊瑚粉马面裙。
    nbsp头发挽上轻便单环垂髻,鬓边余发松松垂落几缕,随着她转头的动作轻轻拂过颈侧,添了几分灵动,既不显得繁复,又衬得她面容愈发清丽绝色。
    nbsp谢知意也没戴那太重的首饰,除了那支赤金嵌鸽血红宝花瓣簪,就戴了一枝三翅凤首流苏簪,鎏金镶珊瑚缠枝纹钗、珍珠梅花步摇,以及一对錾花银质耳坠。
    nbsp这几件首饰都轻巧精致,与她那倾国容颜相映,衬得她眉眼间更添几分明艳照人。
    nbsp她本是绝色,纵是妆容稍显素净,也没戴满头珠钗,可孕期的她,仍美得惊心动魄,让坐在龙椅上的萧浔,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方允娴后面的她。
    nbsp“免礼,赐座。”

第三百五十五章 贺礼[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