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豪1983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在首都,他们眼里的余切(二)[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nbsp“我这篇小说参考了余切的《天若有情》,如果余切那个小说能火,我这个小说肯定也能火。”
    nbsp“我确实跟了那个余切的风,但是‘新现实主义不能只有他一个人来写,而且,我觉得他写的小说太装了,我不喜欢。”
    nbsp“趁热要打铁,这个小说你要快一点过稿,就在1983年的最后一个月吧。”
    nbsp——————
    nbsp“哟,又拿稿酬了……一,二,两百多块钱,怎么少了。”
    nbsp“因为这一篇是转载,你看看。”
    nbsp余切把11月的《萌芽》递给俞敏宏看。
    nbsp虽然是转载的作品,《萌芽》还是给出了两块钱千字的高价。
    nbsp根据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实行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办法的通知》,着作稿为每千字两元至七元,翻译稿为每千字一至五元。
    nbsp《天若有情》一共十万多字,原先在《红岩》上首发,拿到了五块钱千字的水平,这基本上属于特约撰稿人,或是知名作者的稿酬标准。
    nbsp现在转载拿两块钱千字,已经非常慷慨了。《小说月报》、《十月》等一批刊物都是以两块钱的价格转载。
    nbsp《萌芽》是针对性挖掘青年作家的杂志,最高发行量超过四十万份,远远超过《红岩》杂志。后世熟知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以及80后作家韩涵、郭小四等人都是在《萌芽》崭露头角的。
    nbsp《萌芽》现在的主编叫哈话,他有个很牛逼的儿童小说,叫《回到金日成伯伯那里去》。
    nbsp俞敏宏非常羡慕余切拿到的稿酬,仅次于羡慕那些留美的同学。
    nbsp“那你现在不是很有钱了,你的小金库破千了吗,余切,我也写小说怎么样?”
    nbsp“俞敏宏,你和他们不一样,你千万不能去写小说!”
    nbsp俞敏宏的脸上有点尴尬:“为什么啊?我也看了很多小说。”
    nbsp但是余切很直接,“老俞,写小说比耍朋友还要你的命!”
    nbsp确实,上一辈子余切没有听说过任何有关于俞敏宏写小说的新闻。
    nbsp反而是他的前偶像王锵,还有两人共同认识的一个叫“徐晓平”的人,还算是有点写小说的天赋。
    nbsp俞敏宏被打击到了,转头把“新现实主义”社团这一期的报名名单递给余切。“那我再去看看其他的。”
    nbsp余切开始看这一期的报名名单。经过校报的宣传,社团打响了名气,每天都有人来报名。
    nbsp但是,会写小说的不多,全是一些文学爱好者,这样就不能指望他们有作品。
    nbsp一只花开不是春天,百花齐放才是春天。
    nbsp可惜,燕大历史上最牛的77级中文系的作家们,大部分去到了各个杂志当编辑,还有去美国留学的写留美日记,和严歌令等旅美作家产生了一种叫“留美文学”的东西。
    nbsp忽然,余切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刘振云。
    nbsp等等,怎么还有骆一禾?
    nbsp骆一禾不是文学社的副社长吗?他过来报名是什么意思,卧薪尝胆来了吗?
    喜欢。

第三十六章 在首都,他们眼里的余切(二)[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