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三章 棉花田里的帝王与茶馆闲人[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承乾被迫监国的第一次朝会终于在一种微妙而紧绷的气氛中结束。
    nbsp百官躬身退朝,无数道目光复杂地掠过御阶上那位独自肃立的年轻储君,那目光里混杂着审视,担忧,期待,以及更多深藏不露的算计与观望。
    nbsp李承乾面沉如水,挺直脊梁,维持着储君的威仪,直到最后一位大臣的身影消失在巨大的殿门之外,他才几不可察地微微松了口气,袖中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掌心已是一片冰凉的冷汗。
    nbsp他清楚地知道,父皇这突如其来,近乎儿戏的放权,意味着真正的风浪,此刻才正要掀起。这不是恩赏,而是将他置于炉火之上最直接的考验。
    nbsp东宫书房内,奏疏已堆积如山。
    nbsp各部,各省,各州的日常政务,如同蓄谋已久的潮水,汹涌而至,迫不及待地要试试这位新晋监国太子的成色。
    nbsp“殿下,京兆府呈报府试考场最终布置与防弊条陈,请您过目定夺。”
    nbsp“殿下,户部关于今春各道粮税征收比例及折色转换的奏报,需您批红。”
    nbsp“殿下,工部请示,龙首原新修水渠第二期工程的款子,是照旧例从将作监出,还是另辟财源?”
    nbsp“御史台转来三份弹劾万年县令纵容家奴欺行霸市的奏本,涉及东宫新颁的《吏治六条》,需殿下示下。”
    nbsp属官和内侍们捧着文书鱼贯而入,声音急促而恭敬,语气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询。
    nbsp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坐在宽大的书案后,强迫自己凝神静气。他一份份仔细翻阅,听取简要汇报,时而蹙眉发问,时而沉吟思索,在与侍立于侧的于志宁,杜正伦等东宫心腹属官进行短暂而高效的商议后,给出自己的决断。
    nbsp他的处理未必称得上老辣圆熟,对一些冷僻庶务偶有迟疑,需要倚重属官提醒,但那份努力做出的沉稳持重姿态,以及绝大多数决策都能合乎法度章程甚至偶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小亮点,让原本提着一颗心的东宫属官们,渐渐地安心下来。
    nbsp诸位臣工暗中交换着眼色,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惊异:殿下,似乎真的和以前那个或优柔或偏激的太子,不一样了。
    nbsp然而,被赶鸭子上架般上任监国大位的太子李承乾在东宫忙的不可开交之时。
    nbsp长安城西,紧挨着渭水河畔的一处皇庄内。
    nbsp地头边,一身粗布衣裳,裤腿卷到膝盖,甚至连脸上都蹭了几道泥印子的老头,正是当起了甩手掌柜的大唐九五至尊......李世民!
    nbsp在他面前,则是庄内新圈起的一大片沙碛地。
    nbsp几个皮肤黝黑,穿着短打的老农,正小心翼翼地将灰褐色的棉籽点进翻整过的沙土里,动作带着生疏和一丝敬畏。
    nbsp此时的李二,正毫无帝王形象地蹲在田埂上,眼巴巴地盯着刚覆上土的地垄沟。
    nbsp“真能活?”他忍不住又问了一遍旁边同样灰头土脸的老太监王德,语气里是压不住的怀疑和期待,“这沙地,连草都长不旺,真能长出赵小子说的那御寒宝物?”
    nbsp王德苦着脸,小心翼翼地护着手里捧着的,用锦缎包着的棉种。
    nbsp“……陛下!赵先生给的方子,想必是极好的。只是这生根发芽,总得需要时日,急不得啊。”
    nbsp“朕知道急不得!”李世民不耐烦地挥手,目光却像钉子一样扎在那些新覆的土上,“可这心里头,就跟猫抓似的!”
    nbsp“赵小子说这玩意儿能御寒,比皮裘不差,还能纺布!”
  &nbs

第三百七十三章 棉花田里的帝王与茶馆闲人[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