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七章 河间王之子,奉旨秘密奔赴南方[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肆意绽放,散发出浓烈而陌生的香气。
    nbsp耳中充斥的不再是长安的市井喧嚣,而是各种音调奇异的鸟鸣、此起彼伏的虫嘶以及不知名野兽的遥远嚎叫。
    nbsp道路泥泞不堪,蚂蟥和毒虫防不胜防。
    nbsp“二……东家,这鬼地方,比传言里说的还……还邪乎。”
    nbsp一个身材魁梧的家将喘着粗气,用衣袖胡乱擦着脸上的汗水和油彩,忍不住低声抱怨。
    nbsp他们这些北方长大的汉子,对此地闷热潮湿的气候极难适应,队伍中已有数人出现了头晕、食欲不振、身上起红疹的水土不服症状。
    nbsp李晦自己也感到胸闷气短,汗水湿透了内衫,紧紧贴在身上,十分难受。
    nbsp但他牢记使命,努力保持着镇定,仔细观察着四周,沉声道:“少抱怨,多用心。
    nbsp此地虽气候迥异,然草木如此繁盛,雨水充沛异常,土地黝黑肥沃,确是膏腴之地。
    nbsp他时刻谨记使用化名,对外只称是北地来的山货商人。
    nbsp他们没有像无头苍蝇般乱闯,而是按照地图指引,谨慎地选择靠近汉人聚居区、又相对僻静、利于保密的山间谷地或河畔坡地。
    nbsp李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在中原颇为珍贵的精细盐巴、锋利铁器和色彩鲜艳的北地布匹,作为礼物,小心地接触当地的汉人里正、村老,以及一些看起来较为开明、愿意沟通的俚人小酋长。
    nbsp他借口说想租种些土地,试种从北方带来的“稀罕药材”,并许以远远高于当地行情的租金和收获后的分成。
    nbsp过程绝非一帆风顺。
    nbsp语言存在隔阂,需要连比带划或者依靠半通不通的通译。
    nbsp当地人对这群陌生的、带着北方口音的“商人”心存疑虑,态度谨慎。
    nbsp蚊虫肆虐,夜间需燃起特殊的药草驱赶.
    nbsp毒蛇潜行,每一步都需小心查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一场毫无预兆的、狂暴的雷阵雨倾盆而下,就能让他们简陋的营地瞬间变成泥泞的沼泽,所有物资都得紧急抢救。
    nbsp但李晦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韧性。
    nbsp他不摆宗室子弟的架子,亲自带着人勘察地形、检测不同区域的土质酸碱、记录日照和雨水情况,并虚心向当地经验丰富的老农请教此地的季节变化、风雨规律。
    nbsp他们最终选择了一小片向阳、排水良好、且相对隐蔽的坡地,小心翼翼地开垦,按照那份简要指南上的要点,如同对待婴儿般,将那些珍贵的棉种一粒粒播撒下去,每日轮流值守,精心照料,记录着每一丝细微的变化。
    nbsp与此同时,崔荣和卢弘带领的队伍也抵达了他们的目标区域。
    nbsp他们仗着财力雄厚,行事风格与李晦的谨慎低调截然不同。
    nbsp他们直接找到当地州县的佐贰小吏,看似随意地亮出崔卢家族的名帖,然后便是沉甸甸的金银开道,要求圈占大片沿河灌溉便利、最为肥沃的“无主之地”。
    nbsp他们的强势和霸道很快引起了当地一些中小豪强和俚人部落的不满,冲突和摩擦时有发生。
    nbsp他们更关心的是快速打下界碑、立下标识、拿到一纸模糊的地契文书,以示所有权和控制力。
    nbsp对于如何具体种植棉花,反而只是草草询问,然后高价雇了几个当地农民,丢下种子和粗略的要求,便不再过多关心,显得急功近利,志不在此。
    喜欢。

第四百零七章 河间王之子,奉旨秘密奔赴南方[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