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1章 告老还乡,重归青石[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太和殿上的荣退大典庄重而肃穆,皇帝宁宣宗亲授“元圣”尊号,百官叩拜山呼。
    nbsp典礼结束,张大山婉拒了皇帝赐下的华美车驾,只选了一辆自家营造司打造的青布四轮马车。
    nbsp“小山,石头,你们都回去吧。”安国公府侧门外,张大山看着前来送行的几个儿子,平静地说道,“京城里的事,以后就都交给你们了。我与你们娘,就回青石村,过几天清净日子。”
    nbsp内阁首辅张小山上前一步,为父亲整理了一下略显单薄的衣领,眼眶微红:“爹,您真的……不多留几日?陛下那边,还有内阁的同僚们,都还想为您再设几场饯行宴。”
    nbsp“不必了。”张大山摆摆手,“迎来送往最是烦人。我本就是个乡野村夫,不习惯京城的富贵气。你们各自好生当差,将帝国打理好,便是我这老头子最大的体面了。”
    nbsp张石头也上前,将一个沉甸甸的包裹递给母亲王氏:“娘,这里面是些京城新出的点心和几件厚实的皮裘,路上风寒,您和爹务必保重身体。”
    nbsp王氏接过包裹,挨个摸了摸儿子们的脸,眼含热泪却带着笑意:“都长大了,都懂事了。放心吧,有你们爹在,亏待不了我。你们在京城,也要互相帮衬,莫要因为官职高了,就生分了兄弟情义。”
    nbsp“儿子谨记。”兄弟几人齐齐躬身。
    nbsp张大山最后看了一眼这座他生活了数年、也搅动了无数风云的雄城,便转身登上了马车。铁牛坐在车夫的位置上,熟练地抖了抖缰绳。
    nbsp“爹,娘,坐稳了。”
    nbsp马车缓缓启动,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悄然驶出了京城的德胜门,朝着那片阔别已久的故乡行去。
    nbsp……
    nbsp车行数日,早已远离了京畿的繁华。一日傍晚,马车停在一处官道旁的驿站歇脚。张大山和王氏下车舒展筋骨,看着驿站内外那些南来北往的商旅,皆是行色匆匆,却又人人脸上带着一股对未来的奔忙劲头。
    nbsp“当家的,你快看。”王氏指着驿站旁一块新立的木制公告牌,“那上面好像是……皇家船运总署的告示?”
    nbsp张大山走近一看,只见上面用清晰的楷书写着新开辟的“南洋黄金航线”的货运价目,以及招募水手远航的消息,旁边还围着好几个商人模样的人在热烈地讨论着。
    nbsp“这南洋航线一开,咱们的丝绸和瓷器运出去,那可就是金山银山啊!”
    nbsp“何止!我听说安国公府的石头总管,正在研究一种什么铁甲大船,说是比海寇的船快十倍,也坚固十倍!以后走海路,怕是比走官道还安稳!”
    nbsp听着这些议论,王氏忍不住笑了,对张大山轻声说道:“当家的,你听听,他们说的,可都是咱们家的石头呢。”
    nbsp张大山也微微一笑,心中充满了自豪。他坐到一旁茶寮的木凳上,对那驿站的茶博士问道:“老丈,请问一下,如今这官道,比之前好走了不少啊。”
    nbsp那茶博士见他气度不凡,连忙恭敬地回道:“客官您有所不知,这都多亏了元圣大人啊!自从大人提出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国策,朝廷便下了大力气整修全国的官道。现在不仅路面平整了,每隔三十里还设了这种能打尖住店的官驿,咱们这些走南闯北的,可比以前方便和安全多了。”
    nbsp王氏在一旁听着,与有荣焉,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nbsp……
    nbsp又行数日,马车终于驶入了南阳府的地界。
    nbsp越是靠近青石村,沿途的景象便越是熟悉,却又越是陌生。记忆中那些贫瘠的土地,如今大多被规划得井井有条,纵横交错的水渠如同银色的丝带,在田野间闪闪发光。一些新盖的村落里,甚至能看到几座与他们家新房样式相似的、坚固的改良土坯房。
    nbsp“当家的,你看,那不是张河兄弟吗?”王氏忽然指着远处田埂上一个正在指挥村民修整水渠的身影,惊喜地说道。
    nbsp张大山也认了出来,便让铁牛将车赶了过去。
    nbsp“河子兄弟!” 第651章 告老还乡,重归青石[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