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徐氏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7章 东吴武卫校尉徐烈[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在江东站稳脚跟,历经孙氏父子三人的不懈努力,其中孙权在位时,东吴对内积极镇抚山越,向外与魏、蜀对峙争雄。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徐烈作为东吴将领,虽在浩瀚史书中所占篇幅不多,但其奉命平定庐陵山越叛乱的事迹,却成为东吴开发江南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nbsp山越,实非一族,乃汉时对居于山区之百越族众统称也。其广布于东吴境内之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及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山越民性犷悍,不臣于朝廷,且具一定之科技水准,能于山间耕垦,亦可自行冶铜铁,造兵器甲胄,战力实不可小觑,乃东吴政权之大患也。孙权自掌政以来,深知山越之患若不除,则江东难以安心发展,更难以于三国纷争中据有优势,故对山越采取持续之军事行动与怀柔之策,徐烈即为参与此漫长过程之重要将领也。
    nbsp徐烈为武卫校尉时,值孙权统治之期,庐陵(今江西吉安)地区有李桓、路合等领导之山越叛乱。庐陵地处东吴腹心,战略地位重要,山越叛乱若蔓延,必将严重威胁东吴之统治根基。孙权果决任命徐烈率兵前往平乱。
    nbsp徐烈领命后,深知此次任务艰巨。山越人长期生活在山区,熟悉地形,擅长游击战术,而东吴军队多为平原作战的步卒和水军,进入山林作战面临诸多困难。但徐烈并未退缩,他认真筹备,深入研究山越的作战特点和当地地形。他发现山越人虽勇猛,但组织松散,缺乏统一指挥,且依赖山林险要地形作为屏障。于是,徐烈制定了周密的战略计划。
    nbsp徐烈率部抵庐陵后,并未轻率进山进击,而是于山外安营,构筑坚固据点。他遣多路斥候,深入山林刺探山越人踪迹、营地布防及周边地势,以达知己知彼之效。与此同时,他积极与当地汉族百姓接洽,安抚民心,招募熟知山林之向导,为后续作战助力。
    nbsp待准备就绪,徐烈始展开军事行动。其采用稳扎稳打之战术,逐步向山林挺进。每至一地,便砍伐树木,修筑简易道路与营垒,以保军队补给线通畅,亦压缩山越人活动范围。遇山越人袭击时,徐烈指挥军队紧密协作,以盾牌兵在前抵御,长枪兵在后击杀,弓箭手则于两翼提供远程支援,借严密军阵屡次击退山越人之进攻。
  &

第377章 东吴武卫校尉徐烈[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