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1章 总管述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元宵过后。
    nbsp各州总管和刺史开始陆续进京述职。
    nbsp这样的述职不是朝廷强制性的,而是看主官的意愿。
    nbsp也可以用奏章的形式,不用亲自回京。
    nbsp但大部分总管和刺史都选择回京城述职。
    nbsp这是难得面见皇帝的机会。
    nbsp多在陛下面前露脸,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就被调回京城了。
    nbsp虽说在外也属一方大员,封疆大吏。
    nbsp但州官和京官比起来。
    nbsp离皇帝还是远了些,地位也稍逊一筹。
    nbsp主政一方,就得远离朝廷中枢,失去京城的关系。
    nbsp想要更进一步,那是难上加难了。
    nbsp因而。
    nbsp除非是离京城特别远的州。
    nbsp否则大多总管和刺史,都不会放过这个面圣的机会。
    nbsp接见总管和刺史的过程中,小皇帝就发现一个问题。
    nbsp大周设置的州实在是太多了,全国竟有两百多个州。
    nbsp地方官府机构过于臃肿。
    nbsp严重影响朝廷诏令的执行效率。
    nbsp这是几百年历程中遗留下的问题。
    nbsp为了拉拢贵族势力。
    nbsp不断地设州置郡,用官职来安排支持各自政权的贵族子弟。
    nbsp精简地方机构——势在必行!
    nbsp但是得好好谋划一番。
    nbsp要不然。
    nbsp一下子让大量贵族子弟失去官职,指不定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nbsp庞大的地方行政机构。
    nbsp使得有权有势的人全都成了“官”。
    nbsp端着朝廷的“铁饭碗”,不求上进,啥事不做,还能旱涝保收。
    nbsp这无疑给朝廷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
    nbsp不利于政权的稳定,也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
    nbsp同时,加剧两极分化,造成阶级对立。
    nbsp宇文衍接见过的总管和刺史,可谓是良莠不齐,有人才也有草包。
    nbsp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高门第,出身大族。
    nbsp当真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nbsp其中。
    nbsp最为显着的世家大族,当属于——“五姓七望”。
    nbsp所谓“五姓七望”,就是五个姓氏的七门望族。
    nbsp它们是:
    nbsp陇西李氏、nbsp赵郡李氏。
    nbsp博陵崔氏、清河崔氏。
    nbsp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nbsp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望族,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
    nbsp这些望族都是在中原大地上传承几百上千年的大族。
    nbsp彼此互为姻亲,关系盘根错节。
    nbsp占据了官场和朝堂的众多官位。
    nbsp甚至身居高位,能够左右一个政权的走势。
    nbsp形成一个庞大的士族势力。
    nbsp论其影响力,丝毫不逊于当下的关陇贵族。
    nbsp像唐国公李渊他们这一脉,既是关陇贵族,亦出自陇西李氏。
    nbsp这些望族的存在,就是社会的毒瘤。
    nbsp对于中央皇权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nbsp历史上。
    nbsp隋唐两朝都竭力想解决这个大麻烦。
    nbsp比如,隋朝推行科举考试,打破名门望族的官场垄断。
    nbsp武媚娘给唐高宗李治出的主意是禁止七族联姻。
    nbsp在一段时期内,稍微抑制了七族的影响力。
    nbsp但在武则天去世后,一切又恢复了原样。
    nbsp直到唐末起义。
    nbsp屡次科举不中的黄巢,恨透了这些把控科举晋升渠道的名门望族。
    nbsp率领义军对五姓七望出身的官员

第181章 总管述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