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15章 召见刺史[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随后。
    nbsp三省六部大佬和各道刺史就此进行商议。
    nbsp由户部尚书苏威主持,众人各抒己见。
    nbsp制定出了详细的章程。
    nbsp宇文衍耐心倾听,偶尔插上一句。
    nbsp待到政事谈完。
    nbsp他的目光看向岭南道刺史冯盎。
    nbsp“冯卿,老夫人一切安好否?”
    nbsp冯盎见皇帝率先问及祖母,脸上露出激动之色。
    nbsp“回陛下,祖母身体还算硬朗,就是有些耳背了……”
    nbsp说完。
    nbsp双手呈上冼夫人的亲笔书信。
    nbsp信里。
    nbsp这位在岭南享有绝高威望的83岁俚族首领,诚挚地向皇帝请安问好。
    nbsp并感谢几年前赐下的天子画像。
    nbsp让其得以一睹天颜,弥补了不能进京面圣的遗憾。
    nbsp历史上的冼夫人很长寿,活了91岁。
    nbsp如今,朝廷在各地城镇都设有官方医署。
    nbsp像冼夫人这种德高望重之人,朝廷都安排了贴身医官。
    nbsp随时监测身体状况,保健养生。
    nbsp“回去替朕问老夫人好!”
    nbsp“谢陛下!”
    nbsp冯盎从小到大,最敬佩的人就是自己的祖母。
    nbsp虽从未见过圣上,但却对其极为推崇。
    nbsp从统一之后大周的发展来看,冯盎打从心底佩服祖母的眼光。
    nbsp同时,对当朝皇帝也多了一分崇敬。
    nbsp“岭南制糖业发展迅速,一定要经营好,形成支柱产业。”
    nbsp“带动更多的百姓种植甘蔗,增加收入。”
    nbsp“另外,桂林郡的桂皮,合浦的珍珠,都能大有作为,须得重视起来。”
    nbsp自从红糖和白砂糖的熬制技术研制成功。
    nbsp制糖工坊在官府的支持下,不断扩大规模。
    nbsp产量也是逐年增加。
    nbsp给岭南和朝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nbsp“臣谨遵圣命!”
    nbsp冯盎满脸喜色,拱身应答。
    nbsp皇帝令人研制熬糖术,简直就是给岭南送了一棵摇钱树。
    nbsp虽说产出的糖是由华夏商行专营。
    nbsp但皇帝把其中两成利润给了岭南道地方官府。
    nbsp“琼州岛的开发进展如何?”
    nbsp去年来护儿进京时。
    nbsp宇文衍就让其转告冯盎,要重视岭南海外这处大岛。
    nbsp“回陛下,臣已移民两千户上岛开荒垦田。”
    nbsp“刺史府制定了相关决策,每年都往岛上迁徙一部分百姓。”
    nbsp在此之前。
    nbsp琼州岛居住的大多是渔民,以出海捕鱼为生。
    nbsp都是从岭南陆地渡海而来,自发上岛定居繁衍至今。
    nbsp他们乘坐自制渔船,前往南海这处“千里石塘”的大小礁盘捕鱼。
    nbsp“嗯,很好!”
    nbsp“琼州岛气候炎热,水稻能一年三熟,也适合种植甘蔗。”
    nbsp“好好开发,一定能够成为我朝的一处宝岛。”
    nbsp宇文衍当然不希望任由琼州岛荒废。
    nbsp海上商贸西路航线。
    nbsp岭南陆地最南端的徐闻港是一处停靠补给点。
    nbsp在徐闻港对面。
    nbsp也就是琼州岛的北部,也设立了一处港口。
    nbsp供往来商船停靠补给之用。
    nbsp同时,与岛上百姓进行商品贸易。
    nbsp只要岛上百姓能与大陆随时保持密切交流。
    nbsp在朝廷的有意开发下,琼州岛肯定能发展起来。
    nbsp“陛下,臣记住了。”
    nbsp冯盎重重点头。
    nbsp“遍览,你还是初次进京,定要好好逛逛长安城。”
    nbsp宇文衍目光转向鲁广达。
&nbs

第615章 召见刺史[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