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19章 不是你不行,是你没下过基层[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所谓县志,原是由各地县丞、主簿,在上级官府命令下,编撰的地方总录。
    nbsp按制三年一修、十年一整。
    nbsp虽非正史,亦无诏命钦定,却自有其制度规范。
    nbsp凡属一县之内,大到山川地脉、城垣建置、官衙沿革、兵甲税赋。
    nbsp小至坊间民俗、庙宇流转、家族谱牒、名人轶事……
    nbsp皆可记入其卷。
    nbsp最早的县志偏重地理、赋役与典章。
    nbsp为的是协助上任官员,迅速掌握地方事务。
    nbsp但到了后来,则渐渐演化为了一种,类似于地方身份册的东西。
    nbsp成为一地士绅阶层用以自证出身、记功立名、垄断资源的工具。
    nbsp能上县志者,非富即贵。
    nbsp若是商贾之家,想在志中占一席之地,不仅要家底殷实,还得与官府交好。
    nbsp或出赈款、或立义庄,才能留名。
    nbsp所以那些真正白手起家的小户,即便再富,也往往难留痕迹。
    nbsp而留得下痕迹的,基本都已经跟地方秩序缠绕在了一起。
    nbsp郑、韩、宋三家,虽然被赢高治称作土财主、小地主。
    nbsp但这是相对于富有四海的赢高治而言的。
    nbsp在李北玄看来,这三家既然能在官署绕来绕去调粮运货,而不留明显痕迹,那就不是寻常商户,而是深植当地的旧家。
    nbsp他们的名字,多半早已写入县志。
    nbsp不仅是写过,而且反复写,代代写。
    nbsp不仅写家族姓氏、田产多少,还得写哪代人考了贡生、谁出过兵、哪年修过桥、哪年开过仓。
    nbsp有的甚至连某年捐修寺庙几贯钱,都要详列清楚。
    nbsp他们不是单纯的乡民,而是体制的一部分。
    nbsp而这样的家族,账册上的痕迹未必最关键。
    nbsp最关键的,往往是他们和地方官署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网。
    nbsp谁是他们的姻亲、谁是他们家塾的学生、谁又是他们当年资助过的童生……
    nbsp这些,正是县志能看出来的地方。
    nbsp……
    nbsp而赢高治一听“县志”两个字,顿时如遭雷劈。
    nbsp愣了足足有半息,紧跟着倒吸一口凉气。
    nbsp手一拍大腿,脱口而出:“我草,还是他娘的你会!”
    nbsp“你居然还能想到查县志!?”
    nbsp他是真服了。
    nbsp毕竟县志这玩意,他也是听过的。
    nbsp但听过归听过,赢高治从来没把这玩意儿当回事过。
    nbsp一直只觉得这是老儒生编来吹牛逼、写家谱用的东西。
    nbsp结果谁能想到,这玩意儿还能拿来当刑侦工具用?
    nbsp李北玄见他一脸震惊,不由得轻轻摆了摆手。
    nbsp语气倒还挺谦虚:“唉,我们这些从锦衣卫所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就这点长处。”
    nbsp“吃过冷板凳,蹲过卷宗房,盯过丁籍户账,翻过户曹旧档。”
    nbsp“你们王侯子弟要查什么东西,都是往上看的。”
    nbsp“但我们没这门路,想要查东西,就只能往下钻。”
    nbsp“所以你想不到,也正常。”
    nbsp“不是你不行,是你没下过基层啊。”
    nbsp说到这,他还特意伸了伸腰,揉了揉膝

第919章 不是你不行,是你没下过基层[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