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汉中栈道之困(3)[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暴雨虽然停止了,但老天爷似乎并没有打算放过这群被困在汉中栈道地区的农民军,打算彻底玩死他们。
nbsp天空仿佛被捅破了一个窟窿,持续不断地洒下淅淅沥沥的雨水,不再是倾盆之势,而是那种缠绵不绝、无孔不入的阴冷细雨,偶尔还会转为中雨,一下就是一天。
nbsp一天,两天……十天,二十天……
nbsp时间在潮湿和阴冷中缓慢流逝,其他人没有管日子,而宋献策却专门算着日子,转眼间,这种恶劣的天气竟然持续了七十多天!
nbsp这连绵的阴雨,其破坏力甚至超过了最初那场狂暴的山洪,它像一种缓慢而恶毒的诅咒,一点点地侵蚀、瓦解着数万大军的战斗力。
nbsp首先便是装备的灾难,nbsp士卒手上的弓大部分都因为潮湿损坏了,无法再射出箭矢。
nbsp对于弓弦来说这是最致命的打击,弓身受潮尚可擦拭,但弓弦一旦长时间受潮,就会变得松弛、失去弹性,甚至发霉腐烂。
nbsp无论士卒们如何用油布包裹、放在相对干燥处烘烤,都无法抵挡无孔不入的湿气。
nbsp噼啪的断裂声时常在营中响起,一名名弓箭手心痛地看着自己的武器变成无用之木,雨一口气下了七十天,军中能用的弓箭十不存一,火器也丢的差不多了,远程打击能力几乎归零。
nbsp除了弓箭,刀剑锈蚀情况也严重,铁器在这场漫长的雨水中迅速锈蚀,士卒们随身携带的刀剑、长矛铁刃、箭头,甚至甲片上的铁钉,都蒙上了一层红褐色的锈迹。
nbsp即使日夜不停地擦拭打磨,也赶不上锈蚀的速度。许多刀剑变得钝拙,刃口出现锈坑,威力大减。
nbsp衣甲也潮湿不堪,棉甲、布面甲吸饱了水分,变得沉重无比,穿在身上冰冷刺骨,且难以晾干。
nbsp许多士兵的甲胄内侧甚至长出了霉斑,扎甲的金属部件锈蚀,皮绳变得脆弱,衣甲不仅失去了防护功能,反而成了消耗体力、滋生疾病的温床。
nbsp马匹在泥泞湿滑的地面上站立、行走,马蹄长期浸泡在泥水中,马蹄铁磨损极快,甚至脱落,更重要的是,马蹄本身软化、破裂,引发感染和跛行,不少宝贵的战马因此废掉,义军的机动性丧失殆尽。
nbsp环境的恶化也影响着队伍,营地始终处于泥泞之中,帐篷漏水,地面永远是一片烂泥塘。
nbsp干燥的柴火木炭成为最紧缺的物资,生火变得极其困难,想要烤干衣物、吃口热食都成了奢侈。
nbsp伤员的病情急剧恶化,伤口感染、溃烂,加上湿冷引发的风寒、疟疾等疾病,每天都在夺走生命,药品早已用尽,随军的医馆束手无策。
nbsp刘处直、张献忠等人并非坐以待毙,他们组织人手,冒着雨和滑坡的风险,艰难地清理被泥石流堵塞的道路。
nbsp但是进展极其缓慢,往往清理一段,新的小规模滑坡又掩埋一段,nbsp另一边五省总督陈奇瑜同样没有闲着。
nbsp他深知这场天灾帮了他的大忙,他并未急于进攻,而是继续调动兵力围困黄洋峪里面的流寇。
nbsp就在义军几乎耗尽全力,终于勉强清理出一条狭窄、泥泞、极不稳定的通道时,却发现官军早已在外围构筑了更加坚固、更加密集的营垒和工事!鹿砦、壕沟、箭楼林立。
nbsp官兵们有房屋可住,有附近百姓运送军需,他们穿着干燥的衣物,拿着还能用的武器,死死扼住了每一个可能的出口。
nbsp陈奇瑜的策略没有丝毫改变,那就是困死流寇,虽然因为饷银不足,官军不想发动进攻,不过陈奇瑜也没打算主动进攻,只需要守住隘口,看着雨水、饥饿和疾病替他完成剿灭流寇的任务。
&
第359章 汉中栈道之困(3)[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