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五星好评[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nbsp上皇是不是闲的没事干?
nbsp准备考校自己?
nbsp没理由啊!
nbsp念及此,眼角余光扫了长乐公主一眼,她此刻倒是闲逸,正在持一根木棒,逗弄着画眉鸟。
nbsp上皇怕是没有数过二十四史一共多少字吧。
nbsp自己记得,一共数千万字呢,四书五经自己还没有完全搞定,就算看了一些,也是零碎许多。
nbsp“读了哪些篇章?”
nbsp上皇颔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小臣先前所读史书,略微随意了一些。”
nbsp“如今,从头开始,自《史记》从新阅览。”
nbsp好家伙!
nbsp还真要考校自己读书的进度?
nbsp上皇真闲啊。
nbsp虽然有些腹诽,还是恭敬应道。
nbsp“读史的好处许多。”
nbsp“朕纵览史书篇章,许多事情清晰可见,一则便是大乱之后,便是大治之事。”
nbsp“秦末之乱,有四百年汉家基业,更是出了文景、武帝、昭宣之盛。”
nbsp“隋末之乱,有三百年盛唐基业,也是出了贞观、永徽、开元、元和之盛。”
nbsp“秦末二世,隋末炀帝,多为可惜。”
nbsp“你如何看?”
nbsp上皇指了指厅内一侧的长案,上面摆放着一些书籍,是二十四史的一部分。
nbsp单单读史很简单,许多事情也都可以看到。
nbsp却……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亲自感悟,参悟。
nbsp数十年来,二十四史已经读完一遍有余。
nbsp现在再次一读,生出崭新体会。
nbsp京城之内一些大儒所论的史书新的,也有阅览,虽然不错,终究没有出乎自己的所想。
nbsp不为太大惊喜。
nbsp而小神医上次对策读史,似是自己所悟,反而有别样的方向和体悟,此为重中之重。
nbsp“无需拘束,随意言谈,史书之论,当家百家之口。”
nbsp“你年岁不大,一些想法别有新意,所想所思只管说。”
nbsp接着前言,上皇又是一语。
nbsp一侧的长乐公主把玩手中小木棍,面带一丝笑意,也是看向某人,不知道他会如何回答。
nbsp似乎也不难。
nbsp秦末二世,隋末炀帝都是知名之人,哪怕没有读过相合的史书,也当可以说出一二。
nbsp“……”
nbsp“这……。”
nbsp“小臣唯有斗胆了。”
nbsp“秦末二世,其人雄才不如始皇帝,智谋不如赵高、李斯等人,以暗主而御奸臣,遵始皇霸道之迹。”
nbsp“乃有取死之道。”
nbsp“乃有秦命不长。”
nbsp“秦末之乱,群雄并起,诸侯相拼,余力耗尽,汉高祖最后胜出,且逐步解决秦之隐患,开汉家四百年伟业。”
nbsp“隋末炀帝,其人雄才不逊文帝,智谋不逊高熲、杨雄、苏威等人,惜哉,内圣外王不足,政事略有狂暴,乃有大业之乱。”
nbsp“继而身死江都。”
nbsp“乃有隋命不长!”
nbsp“大业烽烟,起义相争,李唐胜出,开盛唐之业!”
nbsp如何评价秦二世?
nbsp评价隋炀帝?
nbsp这个似乎不难,这二人在如今岁月是名人,在前身岁月也是名人,皆一统大帝国的第二位继承人。
nbsp结果,将自己的大帝国弄崩溃了。
nbsp所以,是名人!
nbsp也是奇人!
nbsp然而,奇人之间也是有差距的。
nbsp秦二世权谋皆寻常,被权臣、奸臣所误。
nbsp隋炀帝权谋皆上上之选,被自己所误。
nbsp“秦二世……的确难当大位,若然扶苏真的为二世,或许一切就有变了。”
nbsp“隋炀帝……,小神医,你对于他似乎有些赞誉?”
nbsp“莫不忘了此人的谥号?”
nbsp上皇微微颔首。
nbsp小神医语论二人,前者二世,大同小异,此人所作所为的确自寻死路,无能之辈作天子。
nbsp岂非找死?
nbsp而隋炀帝?
nbsp似乎同千年以来一位位大家所评判之语多迥异,起码……史书之上对于杨广没有什么正面评价。
nbsp小神医对此人有不同的看法?
nbsp上皇略有好奇,自己想要听一听,无论对错,起码……多一些不同的念头是好事。
nbsp“炀!”
nbsp“去礼远众曰炀。”
nbsp“好内远礼曰炀。”
nbsp“好内怠政曰炀。”
nbsp“肆行劳神曰炀。”
nbsp“实则,小臣斗胆以为隋后诸人,多有无视杨广之功劳!”
nbsp“观史书,小臣以为杨广之功如下。”
nbsp“其一,改革官制,三省六部虽有改变,大体更为完善,千年来,官制皆在此变换,并无大改。”
nbsp“前明虽有裁撤相位,实则,前明与我朝只是换了一个形式存在,内阁、上书房、军机处所行之力,同相权并无太大分别。”
nbsp“其二,杨广颁布《大业律》,李唐取而代之之后,所颁布的律法,不过为《大业律》的小改。”
nbsp“纵然如今,也有许多律法可以从《大业律》找到痕迹。”
nbsp“其三,迁都洛阳,这一点于杨广而言,是非做不可的,这一点李唐之时的高宗李治也有迁都,目的大同小异!”
nbsp“大兴城、长安城远离中原,每一岁的谷物粮草运送都消耗太大代价。”
nbsp“杨广迁都,还有一个目的,小臣以为,便是想要摆脱自北魏宇文泰以来的关陇贵族集团雄霸之力。”
nbsp“欲要将隋朝的权力中心自关中挪移,摆脱身上的枷锁,以方便开拓盛事。”
nbsp“后来三征高句丽,多有征调关中精锐,消耗关陇贵族集团之力,惜哉,形势突变,超出杨广预料。”
nbsp“其四,从疆域国土而观,隋朝边界在杨广当位之时得到极盛,攻打吐谷浑、攻打林邑、攻打契丹、攻打琉球、攻打高句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杨广之兵者霸道可见!”
nbsp“其五,开凿大运河,隋后,千年受益,岂非杨广一功?所叹息,就是为此损耗民力太多太多。”
nbsp“其六,科举取士,杨广真正将其定下,所为目的,也是打破关陇贵族的世勋世袭,此为帝王功业长久之谋。”
nbsp“其七,修书整理典籍图录,成一百三十多部,一万七千多卷,还尊儒道,可为文教之盛。”
nbsp“其八,隋朝至杨广威压异族,唐太宗被尊称天可汗,而杨广功业不弱,为——圣人可汗!”
nbsp“其九,都言杨广荒淫无道,可杨广一生子女可数,多萧皇后所出,遍观杨广一生足迹,颇为始皇帝遗风,都在巡视诸地之上。”
nbsp“杨广固然有错,功劳也是极强。”
nbsp“都言汉朝武帝岁月,乃汉家威名赫赫之时,然武帝后期,民生凋敝,天下民户几乎少了一半以上。”
nbsp“岂非令人惊悚?”
nbsp“若非武帝及时醒悟,颁布罪己诏,再有其余之法,小臣以为,汉家盛事在武帝后期就危险了。”
nbsp“昭宣岁月,小臣以为,丝毫不逊色武帝岁月。”
nbsp“额,……上皇!”
nbsp“这都是小臣微末浅淡之见!”
nbsp这个……这个……,一不小心,似乎说的有点多,秦钟汗颜,连忙打住。
nbsp说那些做什么。
nbsp上皇年岁如此,史书肯定读了许多许多,肯定了解的比自己清楚,在上皇面前说道这般,颇有些班门弄斧了。
nbsp秦钟一礼,便是打住。
nbsp自己也并非为隋炀帝翻案,而是评价一个人,起码要公正平和一些,要公平一些。
nbsp汉武帝有没有缺点!
nbsp有!
nbsp在自己看来,不比隋炀帝的小,可在史书之上,为何汉武帝比隋炀帝牛叉许多。
nbsp名声响亮许多?
nbsp这不是歧视人是什么?
nbsp都说隋炀帝残暴不已,民力凋敝,引得大隋百姓纷纷起义,可……汉武帝麾下就没有起义的?
nbsp唐太宗麾下就没有起义的?
nbsp这不是歧视人是啥?
nbsp史书之上,动不动将唐太宗的天可汗拿出来炫耀,以为威名远播异族八荒。
nbsp隋炀帝的圣人可汗丝毫不逊色!
nbsp……
nbsp他不是以为昏君。
nbsp只能说以为残暴的君主!
nbsp嗯?
nbsp上皇没有不说话了?
nbsp还有旁边的长乐公主,那般一双明眸大眼看着自己做什么?
nbsp固然自己说的多了,有为隋炀帝翻案的嫌疑,可……那也是上皇让自己说的。
nbsp反正自己小!
nbsp都是浅见。
nbsp不怕什么。
nbsp就是……别不说话啊。
nbsp这算咋回事?
nbsp自己心里没谱,有些小小的不安。
nbsp一时间,凉亭之内,没有声音流出,就算有……也只是一些鸟雀的鸣叫,以及知了的声音。
nbsp更有……自己听到一位宫人肚子咕咕叫的声音,饿了?
nbsp还是肚子不舒服?
nbsp“朕……朕让长乐相召你来,还是对的。”
nbsp“你所言所语,朕一时之间竟觉得有些道理。”
nbsp“你所论的隋炀帝九大功业,朕一一琢磨,貌似都有,并非虚言,而史书之上,多有一笔带过。”
nbsp“一条千年运河,惠及无数臣民。”
nbsp“圣人可汗,威名远播异族!”
nbsp“……”
nbsp“一桩桩,一件件,换成秦二世前来,绝对做不成的。”
nbsp“抛弃大业后期之事,隋炀帝的那般伟业的确可为雄才大略。”
nbsp“迁都?”
nbsp“李唐高宗岁月,也有迁都洛阳,关陇贵族集团之力?”
nbsp“关陇贵族!”
nbsp“关陇集团!”
nbsp“你刚才所言隋炀帝帝业所谋与这些有关,又为何解?朕在史书之上,似乎没有看到类似论断。”
nbsp“是你琢磨的?”
nbsp上皇沉吟良久。
nbsp小神医所言的一句句话语,自己都听在心中,也都一一琢磨,的确是新鲜的观点和看法。
nbsp隋炀帝!
nbsp汉朝武帝岁月,
nbsp似乎在史书之上有见到武帝岁月后期的记载,却有民力凋敝,不得已休养生息,数十年后,方有所成。
nbsp昭宣因而受益。
nbsp还有那个什么关陇贵族集团强霸之力?
nbsp关陇贵族集团又是什么?
nbsp有些所悟,却不得根本,这是小神医自己的读史心得?
nbsp实在是令人……惊喜又惊愕!
喜欢。
第181章 五星好评[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