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古代名人传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1章 司马昭[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时的场景——原来上位者的陨落,都是这般惨烈而决绝。
    nbsp景元四年,长安城郊。
    nbsp司马昭的行辕内,烛光摇曳,照亮了一堆堆蜀汉山川的沙盘。
    nbsp这些沙盘制作精细,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都栩栩如生,仿佛将整个蜀汉大地都搬到了眼前。
    nbsp邓艾站在沙盘前,他虽然白发苍苍,但眼神却如炬,透露出一股坚定和果敢。
    nbsp他指着沙盘上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说道:“愿领五千精兵,从阴平小道直取涪城!”
    nbsp钟会站在一旁,他轻抚着腰间的佩剑,嘴角泛起一丝冷笑:“此等险计,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nbsp司马昭凝视着沙盘上的阴平道,陷入了沉思。
    nbsp他想起了父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兵行险着,需谋定而后动。”
    nbsp这句话一直在他心头萦绕,如今面对邓艾的提议,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句话的深意。
    nbsp阴平道,地势险峻,道路崎岖,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大忌。
    nbsp然而,邓艾却认为这是一条可以出奇制胜的道路。
    nbsp他坚信,只要自己率领五千精兵,穿越这片险地,就能直捣涪城,给蜀汉致命一击。
    nbsp司马昭心中权衡着利弊。
    nbsp他知道,邓艾的提议虽然冒险,但如果成功,将会给蜀汉带来巨大的打击。
    nbsp而钟会的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这条道路充满了未知和危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最终,司马昭做出了决定。
    nbsp他缓缓地抬起手,将象征着节钺的黄钺交到了邓艾的手中。
    nbsp那一刻,他仿佛看见父亲的影子与自己重叠,父亲的教诲在他耳边回响:“兵行险者,需谋定而后动。”
    nbsp邓艾接过黄钺,他的手微微颤抖着,这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nbsp他知道,接下来的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但他毫不畏惧。
    nbsp司马昭看着邓艾,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nbsp他相信,邓艾一定能够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为大魏立下赫赫战功。
    nbsp当绵竹关的烽火燃起,司马昭在洛阳城的太极殿内彻夜未眠。
    nbsp捷报传来时,他握着邓艾的手书,墨迹未干的34;刘禅请降34;四字让他眼眶发热。
    nbsp但这份喜悦很快被钟会的密报浇灭——蜀地的崇山峻岭间,另一场权力的角逐正在暗流涌动。
    nbsp平叛的过程比预想的更加惨烈,当姜维自刎的消息传来,司马昭望着蜀地方向长叹:34;此乃天下奇才,可惜生不逢时。34;
    nbsp咸熙元年的登基大典筹备得如火如荼,司马炎捧着九锡之礼的奏表,眼中难掩热切。
    nbsp司马昭却望着未央宫斑驳的梁柱,想起父亲在高平陵之变后说的话:34;司马家不需要第二个王莽。34;
    nbsp他最终婉拒了加九锡的提议,将晋王冕旒上的十二旒减去三旒——这份克制,让后世史学家在评价时多了几分揣测与叹息。
    nbsp弥留之际,司马昭感觉自己的魂魄正缓缓抽离躯体。
    nbsp他看见父亲和兄长站在云端向他招手,脚下是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
    nbsp长子司马炎的哭喊从遥远的地方传来,而他的思绪却飘回了辽东的初战——那个紧握马缰的少年,终究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山河棋局。
    nbsp当最后一丝意识消散时,他仿佛听见天下归于一统的钟鼓齐鸣,那声音穿透千年时光,在历史的苍穹下久久回荡。
    喜欢。

第201章 司马昭[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