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古代名人传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4章 邹氏[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东汉末年,汉廷倾颓,黄巾之乱如野火燎原,燃尽了大汉四百年的荣光。
    nbsp董卓入京后,废立皇帝,屠戮忠良,关中大地沦为人间炼狱。
    nbsp在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乱世之中,邹氏的身影如同风中残烛,在史书记载的缝隙中忽明忽暗。
    nbsp她的出身已湮没于战火,仅能从零星史料中推测,她或许来自关中一带的书香世家。
    nbsp东汉重视门阀,能嫁入张济家族,邹氏的家世应非寻常,或许自幼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熟知《女诫》《诗经》,兼具世家女子的温婉与关中女子的坚韧。
    nbsp张济作为董卓麾下的中郎将,曾是关中地区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
    nbsp他身长七尺,勇武过人,在董卓乱政期间,虽依附权臣,却也常怀保境安民之心。
    nbsp邹氏嫁与张济后,夫妻二人在乱世中相互扶持。
    nbsp那时的军营虽非安宁之所,却因张济的呵护,成了邹氏暂时的避风港。
    nbsp她不仅操持家务,更时常为张济分析时局。
    nbsp据《后汉书·董卓传》注引记载,张济在决策军务时,常听取邹氏的意见,军中将士皆称她为“智夫人”。
    nbsp建安元年(196年),关中粮草耗尽,张济为求生存,率部南征南阳。
    nbsp临行前,邹氏为他整理行装,低声劝道:
    nbsp“南阳刘表素有仁德之名,然乱世之中,人心难测,夫君此去当以全军将士性命为重,莫要轻举妄动。”
    nbsp张济握着妻子的手,叹息道:
    nbsp“我非好战之人,只是军中数万将士嗷嗷待哺,若不征战,唯有饿死。待我夺取南阳,便接你与侄儿张绣同来安居。”
    nbsp谁知这一别,竟成永诀。
    nbsp张济在攻城时不慎中流矢身亡,消息传回关中,邹氏如遭雷击,却强忍着悲痛,主持了张济的葬礼。
    nbsp彼时张绣年仅二十,骤失依靠,军中人心浮动。
    nbsp部分将领欲投靠其他势力,邹氏听闻后,身着素服走入军营,对众将道:
    nbsp“张将军尸骨未寒,尔等便要离散吗?他生前待诸位不薄,如今正是报答他的时候!张绣虽年幼,却承袭了将军的勇武,若诸位肯同心协力,何愁没有立足之地?”
    nbsp她的话语掷地有声,众将皆被打动,纷纷表示愿辅佐张绣。
    nbsp就这样,邹氏以一介寡妇之身,稳住了濒临溃散的军心。
    nbsp随后,张绣率部屯驻宛城,依附荆州牧刘表。
    nbsp邹氏随侄子来到宛城,将张济的旧部视为家人,时常慰问将士家属,为贫困者送去钱粮。
    nbsp宛城百姓感念她的仁德,尊称她为“邹夫人”。
    nbsp有一次,城中爆发瘟疫,邹氏亲自带着医者巡查街巷,熬制汤药,救活了不少百姓。
    nbsp这些事迹虽未载入正史,却在宛城民间代代相传。
    nbsp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击败吕布后,势力大增,遂挥师南征。
    nbsp大军抵达淯水,张绣见曹操势不可挡,在谋士贾诩的建议下,决定率部投降。
    nbsp曹操大喜,亲率轻骑进入宛城受降,入驻张济旧宅。
    nbsp这本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归降,却因曹操的一时贪欲,酿成了惊天血案。
    nbsp曹操素有好色之名,进入宛城后,听闻张济遗孀邹氏貌美,便不顾伦理纲常,派人前往张府,欲将邹氏接入营中。
    nbsp当时邹氏正在房中为张济祈福,听闻曹操的命令,浑身颤抖。
    nbsp她知道曹操权势滔天,反抗只会招致杀身之祸,但要她背弃亡夫,委身于仇人,心中实难接受。
    nbsp张绣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对贾诩道:
    nbsp“曹操欺我太甚!叔父尸骨未寒,他竟如此羞辱我张家!我与他势不两立!”
    nbsp贾诩劝道:
    nbsp“将军息怒,曹操势大,不可硬拼。我们可假意顺从,暗中谋划,寻机报复。”
    nbsp张绣听从贾诩之计,一面派人告知曹操,邹氏愿入营侍奉,一面秘密调动军队。
    nbsp邹氏在前往曹营的路上,泪水无声滑落。
    nbsp她知道自己此去,不仅是个人的屈辱,更可能引发张绣与曹操的冲突,但她别无选择。
    nbsp进入曹营后,曹操见邹氏果然容貌倾城,举止娴雅,心中大喜,对她道:
    nbsp“夫人不必忧愁,只要你侍奉我,我必保你与张绣富贵无忧。”
    nbsp邹氏强忍着屈辱,低声道:
    nbsp“只求明公善待我侄儿张绣,莫要再惊扰宛城百姓。”
    nbsp曹操满口答应,却不知一场危机正在酝酿。
    nbsp张绣利用曹操的疏忽,以“移屯中军,方便保护”为名,将军队调至曹操大营附近。
    nbsp又命部将胡车儿趁夜混入典韦营中,偷走了他的双戟。
    nbsp建安二年正月十二日夜,张绣一声令下,军队突然对曹操大营发起突袭。
    nbsp曹操正在帐中与邹氏饮酒,听闻杀声四起,顿时惊慌失措。
    nbsp典韦手持普通长刀,在营门口死战,身中数十创,仍死守不退,最终力竭而亡。
    nbsp曹操在曹昂的护送下,仓皇出逃。曹昂将自己的战马让给曹操,自己则率部断后,不幸被乱箭射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曹操的侄子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
    nbsp这场夜袭让曹操损失惨重,几乎丧命。
    nbsp混乱中,邹氏被张绣的士兵带回张府。张绣见到邹氏,眼中充满复杂的情绪,有愤怒,有愧疚,也有无奈。
    nbsp他对邹氏道:
    nbsp“婶婶受苦了,是我无能,未能保护好你。”
    nbsp邹氏泪流满面,道:
    nbsp“事已至此,不必再提。只是曹操必然会报复,宛城危在旦夕。”
    nbsp宛城之变后,邹氏的名字被载入史册,却成了“红颜祸水”的代名词。
    nbsp《三国志·张绣传》记载:“太祖纳济妻,绣恨之,袭太祖。”
    nbsp寥寥数语,将这场血案的起因归咎于邹氏的美貌。
    nbsp元代《三国志平话》更是将邹氏描绘成主动勾引曹操的妖妇,说她“容貌倾城,水性杨花,见曹操权势滔天,便主动献身”。
    nbsp明代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虽未过分丑化邹氏,却也强调她“颜色美丽”,暗示她是引发祸乱的根源。
 &

第274章 邹氏[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