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芷江[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沐晟与建文帝有旧,这才暗中庇护。而且,云南地处偏僻,山高皇帝远,也不易被发现。”
nbsp沈错心中钦服:曾先生推断有理有据,确实更为可信。
nbsp“据传建文帝逗留期间曾在流云寺留下‘云中帝阙的匾额,稍后我们不妨去寺中找找,辨辨真伪。”曾先生提议道。
nbsp“好啊!”学生们轰然应和,众人再次上路。
nbsp未行多久,远远已能瞧见山壁上的摩崖石刻,“龙门溪桥”四字。笔力雄健,极见功力。溪桥旁,一座古寺端居悬崖之上,面溪而建。虽已是傍晚,仍是香烟缭绕。
nbsp沈错三人就近找了户农家住下,其余人则入寺中休息。
nbsp然而建文帝的行踪之谜,终究不是三言两语便能验证的。师生们探寻一日,也仅是见到了那传闻中的匾额,至于是否建文帝亲书却莫衷一是。
nbsp之后几日,众人连过卢阳镇、榆树湾,最终沿舞水西行。
nbsp不知是否前方战事危急的缘故,舞水水运异常繁忙。麻阳船满载物资,往来不绝,间或夹杂着几艘排筏和篷船,似是举家逃难之人。
nbsp临近芷江,周围村居已几乎看不到男丁。妇女驾牛犁田,儿童拾穗充饥,令人见之恻然。沿途打听方才知晓,国民政府抽调数万民夫扩建芷江机场已有半年。
nbsp芷江县城位于湖南西部,处武陵山与雪峰山之间。东接华中抗日战场,西临黔蜀,南抵滇桂,北连湘渝,是为抗战前线与后方的枢纽。所在地形四面环山,易守难攻,且远离日占领区,极具隐蔽性。更有舞水穿境而过,为机场建设提供物资运输保障。其选址极具战略价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得知师生们到达芷江境内。修建机场的督办官员如获至宝,盛情邀请曾先生留下指导。曾先生不喜官僚作风,但机场之事关乎民族存亡,而且实地测绘勘探有利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便答应留下十日。一旁的沈错心下担忧师生安危却也不好开口,只得随他们缓下步伐。
nbsp其时,天气即将入伏,又闷又热。连日赶路已让天机子身体抱恙。他生性要强,不愿拖累众人,一路咬牙坚持,玉蟾子看在眼中,心中煎熬。得此空隙,师徒两人均是暗自松了口气。
nbsp沈错听闻北面郊外的明山峰上有座明山观,环境极为清净,随即送天机子师徒上山休养。
nbsp明山峰峦叠翠,可全观舞水蜿蜒之景,实在是静养的好地方。沈错昂立峰顶,俯瞰芷江县城,只觉芷江机场的规模远超之前所见。
nbsp场地上人头攒动,每个地块上的民夫均是数以千计。
nbsp清障之人以镰刀、锄头清除杂草荆棘,拆除原有农舍、坟茔;土工之人以錾子、铁锹削平高坡,填平洼地;伐木之人以斧钺、铁锯砍伐松树、杉木肩扛下山;碎石之人以铁凿、铁锤开采石块用于填路。
nbsp机场中间,数百人喊着号子齐力拉拽着万钧石碾,坚实地基。场地西北,数座工棚仓库正平地而起。南侧水岸,舟楫林立,数不尽的建材由此搬下。
nbsp跑道两侧,人山人海。垒叠石块、堆砌土墙、开挖水沟,所有人均是苦苦支撑。
nbsp挑夫、纤夫、脚夫、船夫、骡夫、木匠、石匠、瓦匠等等顶着炎炎夏日,挥汗如雨。等到夜晚也不能休息,监工们燃起火把,催逼着日以继夜。
nbsp沈错暗自悲悯:“前线战士舍生忘死,后方民夫亦是赴汤蹈火!这机场实是底层民众的血泪铸就!”但眼前的事被“救国救民”之大义所裹挟,谁人能叫停?他心下不忍,下山帮民夫一同拖动碾砣、砍伐树木、垒砌石块。却发现在数以万计的人力面前,自己能帮上的忙竟是如此微不足道…
喜欢。
第247章 芷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