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鹤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5章 万寿宫[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县城出口,百姓正在欢送师生。沈错到时,师生们已准备告别。他告了声罪,快步去整理行装。却见自己的行李已由玉蟾子帮忙收拾。
    nbsp沈错接过包袱,向玉蟾子道了声谢,不由一阵脸红心悸。代为归置贴身行囊,实在是亲密之举。他与老马四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玉屏见闻,脑海里早已心猿意马。
    nbsp而在送别的队伍之中,两位药商打扮的中年人发觉沈错的到来,却表现得分外紧张。两人为免露馅,借故背过身去,避开了他的目光。直到喧闹散去,他们才敢回过身来,偷偷注视沈错一行离去的方向。
    nbsp就在刚才,两人以当地黔医的名义,赠给了师生们一盒名叫“仁丸”的丹药,声称取名自“仁义礼智信”中的仁字,可祛风避瘴。实则药丸之内被暗中调和了石膏、栀子、连翘等的寒凉药草。药丸服用过后虽不致死,却会损伤脾胃阳气及人体正气,使人无力抵御毒邪,加重瘴气之症。
    nbsp乐善堂,成立于日本明治时期的对华谍报组织。该组织以nbsp“兴亚”nbsp为幌子,实则执行nbsp“以商养谍”nbsp策略。其组织以汉口为中心,在北京、天津、重庆、长沙等地设立支部,形成覆盖中国主要区域的侦察网。随后派遣成员以行商、药商等身份,乔装深入两湖、四川、陕甘乃至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他们利用商贸掩盖,暗中刺探中国军事部署、地理要冲及经济资源,策动地方势力,制造分裂。其活动为甲午战争提供了关键支持。
    nbsp之后,由于经费短缺及清政府的警惕,乐善堂各地支部被迫解散,但其培养的数千名间谍却已深入蛰伏在了当地。这两位恶毒的“本地人”正是效命于乐善堂。
    nbsp两人在玉屏生活多年,习性言语都与当地百姓相差无几。时局动荡下,南来北往之人络绎不绝,偶有异样也难以惹人生疑。
    nbsp约一月前,一位来自沅陵县城的接头人带来了任务“留意西行师生队伍中的白头道士”。两人自那时便已开始着手准备。
    nbsp原本,柳生所率的忍者部队意欲在半路截杀沈错一行。奈何在深入中国腹地之后,渐觉艰难。身处荒山野岭,又背井离乡,孤军深入,柳生打了退堂鼓。但当得知沈错一行的目的地是云南后,柳生与织田制定了新的谋划,利用军队通过缅甸进入云南。
    nbsp在入滇之后,联合当地特务,提前布局,守株待兔。但这个计划需更长的时间实施。由此,织田通过乐善堂向潜伏的间谍发布指令:阻缓师生们的行程!这个任务并不冒进,不易暴露,却是一剑封喉的杀招!
    nbsp而沈错一行浑然不知,正信心满满地前往青溪镇的路上。
    nbsp此刻,沈错正与曾先生并肩闲谈。他见曾先生的行囊之中多了一个精美木匣,上刻“玉屏箫笛”四字,打趣道:“不成想先生竟还精通此道?当真是多才多艺。”
    nbsp曾先生赧然道:“沈道长高看了。我对箫笛实是一窍不通,买这竹箫只想讨个吉利。古有楚箫退敌,今次借此彩头佑我中华,早日驱逐日寇。”
    nbsp沈错心道:若人人如曾先生这般时时将抗日之事记挂在心,何愁不能恢复山河?
    nbsp一行人由舞阳河旁古道深入黔东腹地,沿途山势渐陡,攀爬石阶愈发耗费体力。自玉屏出发当夜,沈错等人并未寻到借宿之所,只得找了处地势较高的关隘草草过夜。师生们昏昏沉沉睡了半宿,没等天明又抖擞起精神继续赶路,待到次日正午才见到清溪镇的全貌。
    nbsp清溪地处滇黔关隘,素有“黔东大门”之称。明代洪武年间,为驻兵控扼水陆通道,曾设清浪卫于此。
   &

第255章 万寿宫[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