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高中同学找思路[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起来。
“但是,你说了越布,绍兴是吴越之地,既然是越布,那岂不是要谈谈绍兴葛布?”郑朝阳马上抓住了问题关键。
“是的,绍兴葛布。”张幺笑起来,“说起绍兴葛布,那真的是一个老长的历史了,能追溯到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那笔恩怨情仇,就是卧薪尝胆以及西施捧心的故事。”
“哦?”郑朝阳好奇起来。
“《越绝书》卷八葛山条说:种葛,使越女织治葛布,献于吴王夫差。你要知道,越王勾践的夫人可是亲自带着一帮女子做葛布。”张幺一边笑着一边将绍兴市的纺织起源说了出来。
“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确实,天下谁人不知。”郑朝阳点着头。
“王充《论衡·量知篇》说:染练布帛,名之曰采,贵吉之服也。你知道,由于绍兴地区的葛布品质优良,常被称为越布或白越,有时亦称蕉葛或升越。”张幺像个老夫子一样,摇头晃脑的说下去。
“葛布还有这么多的历史?”郑朝阳笑起来。
“那当然。你可知道左思那个丑八怪的《三都赋》?”张幺又笑起来。
“左思?好熟悉的名字。”郑朝阳一时想不起来了。
“就是那个洛阳纸贵的左思。”张幺敲了一下郑朝阳的脑袋,“看来你没好好读书啊。”
“哦……是他啊。知道了。”郑朝阳点着头。
“其中他的《吴都赋》说,煮海为盐,采山铸钱。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绵,就是说的咱们绍兴葛布。但是……这还不是最精彩的。”张幺说下去。
“最精彩的是什么?”郑朝阳好奇道。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一句覆衣天下,将我们绍兴葛布从春秋战国到宋元明清的光彩形容了出来。说实话,我们抽丝剥茧,丝线织布,裁布缝衣,历来都是我们绍兴的传统。既然有这个传统,咱们家家户户往上数三辈子都是跟蚕、棉花打交道的,为什么不发扬这个传统呢?”张幺笑起来。
“那么,怎么发扬呢?”郑朝阳好奇的问道。
“所以我们要跟那些老头子说办厂的时候,就得说说福利;跟家里有壮年人又希望做事业的人说,就得说说未来;跟家里有小孩子又希望改变现状的年轻人呢,就要说说工资水平。有句老话说得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莫要驴唇不对马嘴,切记话不投机,最好促膝长谈,免得鸡同鸭讲,对吧?”张幺意有所指的说道。
“这样,行吗?”郑朝阳好奇道。
“你猜?”张幺调皮的眨眼。
“我脑子笨,猜不到。”郑朝阳叹了口气。
“你们都在呢……”张幺刚想说话,就听到身后传来了田力书记的声音。
两个人同时回头望去,正好看见田力书记夹着一个公文包走了过来。
“田书记,什么风把您吹来了?”张幺笑嘻嘻的问道。
“你觉得是什么风?”田力书记笑着问道。
“想必是东风?”张幺神秘兮兮一笑。
“你就是会打哈哈,跟你爹一样,能言善道。”田力书记赞美一句。
“谬赞了,田书记。话说,田书记,您是来找朝阳的吧?”张幺推了一把身边的郑朝阳,“朝阳,田书记来找你了,一定是大事,你得好好表现啊。”
郑朝阳被推了一个踉跄,站直以后,询问道:“田书记,您找我是为了?”
“考察团说我们村的潜力不错,要年轻人去萧山纺织厂去实习,并要求我们找一个领队的年轻人,组成培训小组。我记得你在上海市工作过,对不对?”田力书记询问道。
郑朝阳想起方厂长的话来,连忙点头,“是的,田书记,我在上海市纺织厂工作过,还在考察团来的那天遇到了我以前的方厂长呢。”
方厂长?难道真的是他们村的郑朝阳?
“那……方厂长可提到了培训的事情?”田力开始思考那天郑朝阳来找自己到底说了什么,似乎他错过了什么重要的话题。
“方厂长让我带领咱村的年轻人好好学习纺织技术。”郑朝阳言简意赅的回答道。
“就没多说其他的?”田力书记现在越来越怀疑,杨明说的郑朝阳就是他们村这个毛头小伙子。
“没有了。不过……”郑朝阳拉长尾音,看来田力那天没好好听自己说话呀。
“不过什么?”
第10章:高中同学找思路[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