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印染年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章:交谈找机会[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家对农村经济的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是一个重要原因。”
    田文读完,抬起头看向郑朝阳,“是不是所谓的不协调现象,所谓的商品流通现象是关键?”
    “不,我觉得应该是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更关键,毕竟生产布局代表了生产效率。”张幺持反对意见。
    “没错,我赞成张幺的意见。这生产布局代表了生产效率,也代表了基础结构。正所谓基础结构能够决定上层建筑。地区的优势也好,地区贫困也罢,只要能够在生产布局上予以合理的生产安排,尤其是生产技术上和人员培训上的安排,我们就有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人才。”
    郑朝阳声音放缓,“甚至是核心人才。”
    “核心人才?”张幺挑了挑眉。
    “真的假的?”田文笑了起来。
    “你们看这里,粮食、棉花取消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国家将以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粮棉集中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整产业结构。”郑朝阳抬起头看向自己的好友,“这代表了棉花将成为一种低廉成本的原材料,助力纺织行业发展。”
    “不仅仅如此,再看这里,对饲料工业、食品工业、小能源工业的投资和其他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费,在贷款数额和利率上给予优惠。按税法规定,对新办乡镇企业定期免征所得税,期满后仍有困难的,可以继续定期减免。乡镇企业用于补助社会性开支的费用,可按利润的10%在税前列支。”
    郑朝阳指了指自己画圈圈的部分,“银行给予乡镇企业技术改造的贷款,甚至是减免利息的。这代表了,技术贷款的独立创办乡镇集体企业也好,技术改造贷款的合资乡镇集体企业也很好,都是倚重生产技术的。而能够决定生产技术的人呢,就是我们这些会维修纺织机器的机修人才,以及经编创造型的纺织人才。”
    “朝阳啊,既然你都看明白了,必然是人才,为什么还要去跟林雪去讨论贷款的问题?”张幺不明白的问道。
    “张幺啊,你认识的那个苏建国是什么学校的?”郑朝阳不答反问。
    “杭州铁路技术学校啊。”张幺想也不想的回答道。
    “你的赵城叔叔是什么地方的人?”郑朝阳又问道。
    “上海市铁路局的高级技术工人啊?”张幺才说完,住了嘴,看向郑朝阳,“朝阳,你的意思是?”
    “既然赵城找的人才是铁路的人才,那么铁路的人才归什么地方管?”郑朝阳又问道。
    “当然是铁路部门了。”田文回答道。
    “那么我们绍兴要是兴建纺织厂的话,相应的人才归哪里管?”郑朝阳又问道。
    “当然是纺织部了。”田文回答道。
    “仅仅是纺织部?”郑朝阳又问道。
    “还有工商局……啊……你是想来问直属部门对于纺织的政策?”田文反应过来。
    “这小子喜欢一石多鸟,怕是不只是这么简单。”张幺下意识的说道。
    “是的,我本来不仅是问林雪关于杭州市对于萧山纺织厂人才培养和贷款调动的政策,还想着借助林雪认识浙江省工商局的人,去问问省里对于绍兴市乃至乡镇的好政策,还打算回去之后问问绍兴工商局,毕竟县官不如现管。”
    郑朝阳看向正在忙碌的林雪,露出笑容来,“只是没想到,你刚才说这里有杨明这位省级的工商局领导和刘长河这位市级领导在,又跟我说了关于人才培养计划的事情,我又临时起意,想做一件事罢了。”
    “除了你想进入人才培养计划外,你又想做什么呢?”张幺无比的好奇。
    “让省级领导和市级领导注意我,给我机会加入我党,成为党员之后,如这个政策所说,成为能够带动本乡镇年轻人积极性的进步青年,甚至能够成为核心人才。”郑朝阳看着正在收拾包包的林雪,低声跟身边两个朋友说道。
    “你想进入人才培养的核心领域?”张幺明白过来。
    “既然刘长河跟林雪说了很多,杨明又在这里,他们必然想要观察我,既然想观察我,我为什么不顺着林雪的路子,反馈过去?让他们知道我到底是一个放得下心的人才,还是一个扶不起的刘阿斗。”
    “朝阳啊……”田文感慨一句。
    “嗯?”郑朝阳笑起来。
    “有时候,我真想看看,你的脑子到底是什么做的,一瞬间能想那么多的事情。”田文笑着摇头。

第30章:交谈找机会[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