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奈何桥底算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七章:世事多变[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接得平平静静,即便是看着面前坐在蒲团上的人昏昏欲睡,也是一脸与自己无关的淡定表情。
    辰宿神君就坐在他的下方的位置,道家的人也需要打坐入定,一段经文讲下来,最终做的比直的,也只有他们两个。
    齐云寺后山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唤醒了那些昏昏欲睡的人,他们相互搀扶着起身,睁着一双睡眼惺忪的眼睛迷迷糊糊地朝着外面走去,准备回去给他们的主子复命。
    景吾坐在蒲团上,还未起身,看着这些一脸颓靡疲惫的人,目光平静谭坦然,却又好像看透了什么一样,一双狭长深邃的眸子里,沉淀这看破世事的光芒。
    辰宿神君还坐在他的身边,他顺着景吾的目光看去,微微垂眸,不知道想到了什么。
    景吾小和尚在这个时候说道,
    “夜深了,式微,你回去吧。”
    “你的经文讲得很好,只是,他们不愿意听。”
    辰宿神君说道,似乎是在宽慰景吾小和尚。
    景吾小和尚的目光落在漆黑的殿外,殿内蜡烛的光芒明亮,照彻整个佛殿,隔着一扇殿门,将殿内殿外的人分隔成了两个世界。
    景吾道:“齐云国国运亨通,当前盛极,然天下时运皆有命数。”
    衰极往盛,盛极必衰,古往今来,无一例外。
    景吾并未将话说清楚,然而身边的辰宿神君定然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
    他也随着景吾小和尚的目光看向殿外,一双眼睛内里光亮却不在温和,反而带着对这个国家深深的担忧。
    皇室子弟听经文的日子终于结束了,或许是因为待在这里的最后一天,原本逃课不听经文的皇家子弟们在这着最后一天竟然都到齐了。
    坐在大殿的蒲团上,身形比直,听着毕生以来最认真的一堂佛经课。
    对此情况转变,景吾小和尚并未觉得欣慰,反而是看着这些年轻,却遮掩不住颓靡和气运流去的年轻子弟们,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悲悯之心。
    最后一堂课,小和尚讲得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将百姓比作水,将皇家比作舟,意在告诫着这些人皇室的存在其实取决于底层的百姓。
    当然,这样的告诫并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
    最后一堂佛经课结束之后,这些皇家子弟迫不及待的带着自己的仆从下山,他们来时素朴马车,然而走时浩浩荡荡,奢侈至极。
    辰宿神君走在最后,准备和景吾小和尚道别。
    “此后打算如何?”
    景吾问道,心中却知晓面前好友要是离开了这京城,只怕很久都不能见到了。
    辰宿和景吾一同并肩站在后山的山峰上,面对这葱翠青山,辰宿神君的声音有些缥缈惘然,
    “先回师门,然后下山。”
    说这话是,辰宿神君看了一眼景吾。
    景吾抿唇,垂下的眼眸似有失落的光闪过,然而他的声音却平平静静,
    “我须闭关,只怕无法同你一起下山。”
    辰宿神君早已料到,道家和佛家不同,虽同样重在修行参悟,但是道家也重视历练于修行结合。
    而佛家,只需要坐在禅房里,面对着花木深林,鸟虫鱼兽便能够参会领悟佛法。
    景吾小和尚的修行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闭关是他继续深谙佛法的途径。
    辰宿神君点点头,
    “既是如此,我便一人下山。”
    景吾抬头看了此人一人,嗫嚅了一下唇,最终道,
    “多加保重。”
    “你也是。”
    景吾点点头。
    辰宿神君向景吾行礼告辞,下山的时候步伐稳重平和,未曾回头。
    山顶的菩提灵树下,比直站在那里的小和尚看着后者离开的背影,久久没有收回目光。
    这是景吾和辰宿神君的第二次分离,此次一分离,也不知道要过多久才能见面。
    我看着手中的时间转盘,犹豫着要不要加快时间的进程。
    时间轴里,我虽身处其中,却是这个时空唯一的身外之人,像是一个过客和故事之外的人一样。
    站在一副流动的画轴之前,看着这些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在我的面前一遍遍地演绎过。
    充当着一个看故事的人,只是为了在故事的最后完成时间轴里,一个和尚的愿望。
    辰宿神君离开时候,景吾小和尚果然过上了闭关修行的日子。
    他深居后山禅房庭院,不理世间世事,自然不知道,等到他出关之后,外界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三年的时间过去,对于时间轴里的人来说,是真真正正的三年。
    然而对于时间轴外的我来说,我掌控着时间的转盘,时空里三年的时光于我而言,不过是一晃眼的功夫而已。
    人们总说世事无常,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在现在时间的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每天都有着瞬息的变化,而三年时间的瞬息变化加起来,足以改变整个时代的走向。
    景吾小和尚闭关三年的时间里,齐云国如他当初所言,由盛转衰。
    第一年,齐云国的南方发生水灾,旱涝不断,淹死饿死的的人不计其数。
    第二年,齐云国的北方发生旱灾,一年十二个月里,只下了不到十场雨,土地干裂,不少人在逃亡的途中旱死,为了生存,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第三年,由于前两年南北方水灾旱灾接踵而至,第三年齐云国的粮食颗粒无收,发生了饥荒,饥荒之下产生的恶劣后果,比前两年加起来还越发的惨烈、
    等到景吾小和尚出关的时候,齐云国已经是民不聊生,尸横遍野,各地的暴乱和起义不断。
    而这一切,自然是由于中央的不作为。
    三年连续的天灾,加上皇家制度的弊端,终于在最后一年一股脑地连续爆发了出来。
    小和尚当初佛殿上的最后一堂课,已经应验。
    出家之人以慈悲为怀,虽然齐云寺广开僧门救济这些黎明百姓,然而面对如此情景,亦是杯水车薪,无能为力。
    只是短短三年的时间,好多事情,却都已经改变了。
    小和尚站在齐云寺后山山顶的菩提树下,看着面前的山林,天地间寂寥,油然而生一种悲怆之感。
    ()

第一百五十七章:世事多变[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