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37章 再会孔明,虚实应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船队在江陵稍作休整和补给后,便继续沿江西进。
    nbsp数日后,玄镜台的前哨传回消息,我们已经追上了刘备集团的主力部队。
    nbsp按照计划,我在一处名为“鱼复”的江边县城暂时停靠,等待与先一步抵达此地的诸葛孔明会面。
    nbsp选择在此地会面,是我和徐庶商议后的结果。
    nbsp鱼复(后世的奉节)地处瞿塘峡口,是入川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nbsp在此地与孔明交流,既能顺理成章地讨论下一步的进军方略,也便于我观察刘备军的实际状态和布防情况。
    nbsp会面的地点设在县衙后院的一处临时征用的小花厅内。
    nbsp陈设简单,只有几张桌案和蒲团,墙上悬挂着一幅粗略的荆州及益州部分区域的地图。
    nbsp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茶香。
    nbsp当我带着徐庶步入花厅时,诸葛亮已凭案而坐,正手持羽扇,凝视着墙上的地图。
    nbsp他身着一身素雅的葛布长袍,头戴纶巾,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
    nbsp即使只是静坐,也自有一股运筹帷幄、掌控全局的气度。
    nbsp“子明,元直,一路辛苦。”
    nbsp见我们进来,诸葛亮放下羽扇,起身相迎,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nbsp但那笑容背后,我能感受到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nbsp“孔明先生。”nbsp我与徐庶皆拱手行礼。
    nbsp“些许薄茶,不成敬意。”
    nbsp诸葛亮伸手示意我们落座,自有侍从奉上茶水。
    nbsp寒暄数句,问过彼此行程,诸葛亮便将目光转向我,看似随意地问道:
    nbsp“子明此番前来,吴侯可有何交代?柴桑之事后,江东内部,尚安稳否?”
    nbsp他问得直接,却又点到即止。
    nbsp既是询问孙权的官方态度,也是在试探我对江东内部真实情况的了解程度,以及我的立场。
    nbsp我心中早有准备,从容答道:
    nbsp“吴侯以大局为重,深知曹操虽败,元气未伤,孙刘联盟乃抗曹之基石,不可动摇。
    nbsp周都督不幸病逝,江东上下同悲,然鲁子敬先生继任,军政尚稳。
    nbsp吴侯特遣昭前来,一是为协助皇叔西取益州,以固联盟侧翼;
    nbsp二是,亦有代为看顾舍妹尚香之意。
    nbsp郡主自幼随军,性情刚烈,吴侯与国太皆望其能在皇叔仁德之师中历练成长,亦算是全了联盟之谊。”
    nbsp这番话半真半假。
    nbsp孙权确实希望维持联盟,也确实希望我能“看顾”孙尚香(或者说,监视并确保她不惹麻烦),
    nbsp但我巧妙地将孙尚香的随行,从可能引起猜忌的“人质”或“监军”,包装成了“历练成长”和“巩固情谊”的象征。
    nbsp同时,点出鲁肃继任,暗示江东内部权力交接平稳,让刘备方面放心。
    nbsp诸葛亮微微颔首,羽扇轻摇,目光在我脸上停留了片刻,似乎在判断我话语中的虚实。
    nbsp他没有立即就孙尚香的问题深入追问,而是转而说道:
    nbsp“子明能来,备实乃如虎添翼。以子明之才,于军略、地理皆有独到见解,此番西征,还望子明不吝赐教。”
    nbsp这是在捧我,也是在试探我的“业务能力”。
    nbsp如果我只是空有“江东参军”的名头,而无实际才能,恐怕很快就会被边缘化。
    nbsp我谦逊道:
    nbsp“孔明先生谬赞。昭不过一介后学,于军略一道,尚需向先生多多请教。
    nbsp只是沿途而来,偶有所得,或可供先生参考。”
    nbsp说着,我示意徐庶取出一卷绘制相对简单的地图。
    nbsp这并非玄镜台制作的精密地图,而是根据玄镜台情报,结合沿途观察,由徐庶等人重新绘制的“普通”地图,但关键信息点都已标注。
    nbsp“此乃昭沿途所绘长江水道及部分支流图,”
    nbsp我指着地图上的几处关键节点,
    nbsp“据闻皇叔大军欲循江州、垫江一线北上,此路固然稳妥,然沿途关隘颇多,且刘璋主力亦多布防于此。
    nbsp昭窃以为,或可考虑分兵一部,沿涪水西进,袭取巴西郡,与主力形成犄角之势,或可分散敌军兵力,加速战局。”
    nbsp我提出的这个建议,是基于玄镜台对益州内部兵力部署和地理信息的分析。
    nbsp涪水路线相对偏僻,但一旦成功,可以直接威胁到成都平原的侧翼。
    nbsp这算是我主动抛出的“干货”,既能展现我的战略价值,又不至于暴露我的核心情报来源。

第637章 再会孔明,虚实应对[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