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第河山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9章 铜管窥天[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庆历七年腊月十八,汴京韩氏私宅的地窖里弥漫着碱草灰的甜腥气。崔月隐的银簪挑开第七口铸铁炉的窥孔,火光映出他凝重的面容——炉膛内燃烧的不是寻常炭块,而是用《礼部韵略》书页裹着的岭南碱草,每一捆都浸透了曼陀罗汁液。
    nbsp34;子时三刻,荧惑入斗。34;
    nbsp他低声念出《璇玑录》的预言,将簪尖探入炉火。银簪遇热弯曲的弧度,竟与浑天仪上火星铜球的轨迹分毫不差。炉壁突然传来规律的震动,那是嵌在夹层中的铜管正将碱草蒸汽输往宅院各处——韩似道竟把整座宅邸改造成了微缩的司天监浑仪!
    nbsp34;看炉纹!34;
    nbsp身后的寒林社士子突然压低声音。崔月隐俯身检查炉体外壁,发现那些看似装饰的云雷纹,实则是用银针刻出的微缩星图。当他的银簪划过34;紫微垣34;位置时,针痕里突然渗出蓝雾,在空中凝成庆历八年殿试的拟题目录。
    nbsp34;《春秋》三传异同辨;
    nbsp崔月隐的指尖突然颤抖。这道题目与辽国礼贤馆发现的预测题完全一致,更可怕的是题后标注的破题要点——竟详细记载了如何利用34;五音姓利34;法则淘汰悬胆鼻者。炉膛爆出个火星,将他的袖口烧出个针眼大的洞,透过小孔恰能看见地窖顶部的铜制管道——那些管道排列的形状,正是锁文塔底《景佑四年黜落簿》的暗记。
    nbsp丑时的更鼓从巷口传来。
    nbsp崔月隐沿着铜管走向地窖深处。管道每隔七尺就有个窥孔,每个孔眼都正对着某位朝中要员的宅邸方向。当他将《璇玑录》残页卷成筒状插入窥孔时,羊皮纸突然浮现出对应官员的鼻相拓本——这些拓本与岭南鬼贡院验骨的记录完全吻合。
    nbsp34;韩似道在监控骨相;
    nbsp寒林社士子突然割破手指,将血滴在铜管衔接处。血珠顺着管壁流动的轨迹,竟与赵明烛胸口刺青的贡院地图一模一样。当血液流到代表明远楼的节点时,管壁突然传出细微的诵经声——那是质子院诗囚们用银针刻经的共振!
    nbsp寅时的月光透过地窖气窗。
    nbsp崔月隐发现墙角堆着七口樟木箱。撬开最旧的那口,里面整齐码放着三百六十五方铜雀砚,每方砚台都刻着被黜落者的姓名。当他拿起标注34;陈襄34;的砚台时,砚池突然渗出黑红色液体——这竟是二十年前滴血验卷留下的血痂!
    nbsp34;砚底藏针;
    nbsp寒林社士子突然掰开某方砚台。夹层里藏着七根银针,针尾的冰蓝丝带上写着庆历年间的科考日期。最骇人的是针尖挑着的微型纸卷——展开后是礼部内部使用的《黜落者骨相档案》,每份都盖着崇文院的火印。
    nbsp卯时的晨光惊醒了铜管中的气流。
    nbsp崔月隐将耳朵贴在主管道上,听到诡异的34;叮叮34;声。这声音与西夏题窟的银针刻题声同频,但节奏更为规律——每七响对应《礼部韵略》的一个韵部。当他用银簪轻敲管壁时,回声竟组成完整的34;阳34;韵字表。
    nbsp34;辰时调管!34;
    nbsp地窖上方突然传来韩府管事的吆喝。崔月隐急忙隐入阴影,看着工匠们调整铜管角度。他们手中的罗盘不是指向南北,而是对准紫微垣星位。为首的工匠突然展开张

第379章 铜管窥天[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