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星轨裂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庆历八年的夏至日,司天监铜浑仪突然发出蜂鸣。监正杨惟德跌撞扑向窥管时,瞥见荧惑星正以诡异弧线逼近太微垣。他枯瘦的手指在《景佑乾象新书》上疯狂翻动,书页间抖落的香灰迷了双眼——昨夜焚香夜祷的余烬里,竟混着岭南特贡的龙脑香末。
nbsp“未时三刻,星变!”录事官的惊叫划破钦天阁的沉寂。杨惟德透过窥管看见骇人景象:荧惑赤芒暴涨,其光尾扫过文昌星官时,竟分裂出七道暗紫的彗孛。这分明是《璇玑录》记载的“七星碎文昌”凶兆,对应着科举制度的大劫。
nbsp铜浑仪突然自行转动,三百六十五度圆周刻度发出刺耳的刮擦声。杨惟德发现仪枢镶嵌的暹罗金刚石正在变色——从澄澈转为浑浊,最后凝成血红的斑点。他想起真宗朝司天监周琮的秘录记载:金刚石遇“星髓溢”会现血斑,上次出现这般异象还是景德元年刘婕妤诞子时。
nbsp申时的闷雷震得窥管微微颤抖。
nbsp杨惟德扑向档案柜,景佑三年的观测记录竟不翼而飞。柜底只余些焦黑的纸灰,灰烬中却露出半张极薄的羊胃膜。膜上用砒霜写着星图,太微垣区域标注着“江南贡院”四字——墨迹与鬼贡院壁刻如出一辙。
nbsp“酉时正,走水!”阁楼下突然传来惊呼。杨惟德奔至窗边,看见崇文院方向腾起浓烟。火势诡异地呈北斗状蔓延,最亮的天枢火头正对应着收藏科举试卷的龙图阁。
nbsp戌时的暴雨浇不灭诡异的蓝焰。
nbsp杨惟德冒雨冲进崇文院废墟时,焦梁还在滴着掺有龙脑香的黑油。他扒开《礼部韵略》的残页,发现烧剩的纸边都留着矾水处理过的痕迹——这些档案早被做了手脚,遇热便显出血书的星象图。
nbsp“亥时初,现秘道!”救火兵丁的喊声带着恐惧。杨惟德跌入塌陷的地窖,看见壁面满布用蜂蜡密封的星图。刮开蜡层,里面是南唐风格的《天文分野图》,每处星官都对应着大宋科举考场:文昌星正罩在汴京贡院上方。
nbsp子时的更梆声在雨声中扭曲变形。
nbsp杨惟德摸到个鎏金铜匣,匣中《南唐星命秘要》记载着惊世之术:用窥天仪偏转北斗指引,可使文昌星光聚焦特定区域。匣底压着韩似道手书:“庆历八年八月朔,当引文曲照潘谷墨坊”——那正是专供科举用纸的作坊。
nbsp丑时的电光照亮壁角暗格。
nbsp杨惟德撬开格板,里面堆满烧焦的《进士名录》。景佑三年的金榜被特意装订成册,每个名字旁都注有骨相特征。在黜落者附录里,他发现了曹玮从鬼贡院送来的名字——张谨、李慕舟、苏轼(淮南路)...所有“目带双旋”者都被朱笔圈注“破军侵文昌”。
nbsp寅时的冷风卷着纸灰打旋。
nbsp杨惟德突然发现灰烬聚成个标准的浑天仪形状。他伸手拨动灰烬构成的黄道环,灰圈自动旋转成赤道坐标系——北斗勺柄直指江南贡院的经纬度。
nbsp“卯时正,异象复现!”录事官嘶哑的呐喊从地面传来。杨惟德爬出地窖时,看见荧惑星竟分裂出第二个光核。双星纠缠着撞向太微垣,其轨迹与《璇玑录》记载的“双彗碎榜”完全吻合。
nbsp辰时的日光照出崇文院梁柱的焦痕。
nbsp杨惟德用银尺刮取梁木焦油,油中竟混着砭石粉末。当他将粉末撒在《景佑乾象新书》封面上时,书页自动翻到“荧惑犯太微”篇——空白处浮现出血画的江南贡院地图,明远楼位置钉着根银针。
nbsp巳时的蝉鸣震得人头皮发麻。
nbsp杨惟德循银针方向掘地三尺,挖出个陶瓮。瓮里装满冰蓝丝带系着的银针,每根针尖都挑着极细的羊皮卷。展开全是星象预测:最早可追溯到太平兴国五年的科考前夜,那夜司天监恰好记录了“文昌失色”的天象。
nbsp午时的烈日烤得银针发烫。
nbsp
第384章 星轨裂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