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第河山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5章 砭石传薪[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nbsp陈砚秋在梁柱残骸里找到半部《江南余载》。书中记载南唐覆灭前夜,后主命澄心堂女官将星命取士术刻入砭石针,藏于贡院地窟:“俟赵宋科举盛时,此术当重光”。
    nbsp未时的雷暴中,陶瓮突然裂开。
    nbsp陈砚秋拾起最大的碎片,内壁用砭石针刻满算式。最新一条记录着庆历八年的预测:今秋江南录取数将减半,对应星象标注着“荧惑碎文昌”——实则是韩似道准备在放榜夜少点一百盏灯。
    nbsp申时的蚊蚋聚成黑云袭来。
    nbsp陈砚秋挥赶虫群时,臂上血书突然遇汗发烫。公式里的战殁数自动更新为“零”,文昌亮度值疯狂跳动——分明是窥天仪金刚石被篡改后的乱码。
    nbsp酉时的霞光染红满地砭石针。
    nbsp陈砚秋突然发现针群投射的阴影组成新公式:“实际取士数=黜落数这揭穿了韩似道最大的谎言——所谓“补录”根本不存在,每届科举都有六成以上考生注定被冤黜。
    nbsp戌时的更梆声在雨幕中扭曲。
    nbsp陈砚秋用砭石针挑破臂上血痂,流出的黑血在公式处聚成算盘状。血算珠自行滑动计算出惊世结论:景佑以来被篡改命格的考生已达万人,他们的文运都被转嫁给了皇室宗亲。
    nbsp亥时的冷雾漫进茅棚废墟。
    nbsp陈砚秋在林氏尸身下发现最后秘密:她脊背皮肤被整张剥下,内侧用砭石针刻着《璇玑录》终极篇章。文字显示星命取士术需配合“七星痣”施展——每届科举要选出七个“文曲星替身”,夺其全部文运补帝王星。
    nbsp子时的地动掀开草席。
    nbsp席下埋着个铁匣,匣中《南唐皇室秘录》记载:后主李煜曾用此术夺三百六十五进士文运,终致亡国。匣底压着韩似道手书:“今上命每科夺七人文运,以延国祚”。
    nbsp丑时的萤火虫聚成北斗形状。
    nbsp陈砚秋借着微光看见铁匣内壁刻满姓名。最新七个名字里竟有他熟悉的“陆鸿渐”——那位发现试题银鞘的茶商之子,原来早被选为“文曲星替身”。
    nbsp寅时的晨星黯淡无光。
    nbsp陈砚秋用砭石针将公式刻在自己胸腹。每刻一笔,茅棚四周就响起银针刮擦的回应——那是三百六十五个黜落者的亡魂在共鸣。刻到这个神秘常数时,针尖突然迸出火花,显现出它的真身:南唐皇室专用的“夺运比例”。
    nbsp卯时的露水凝在公式刻痕上。
    nbsp陈砚秋疼痛中发现刻痕遇露显形:公式中战殁数实际关联的是皇室成员寿命。每次边境战败后,都要通过科举夺寒士文运来续皇室命数——好水川之战后,宫中确实有三位太妃奇迹般康复。
    nbsp辰时的钟声穿越雨幕而来。
    nbsp陈砚秋最后检查林氏遗物,在她发髻里找到半片玉牒。正是杨惟德在钦天阁废墟发现的那块,背面新增了血书批注:“刘玮实未夭,其文运被夺补真宗阳寿”。
    nbsp巳时的烈日烤得公式刻痕滋滋作响。
    nbsp陈砚秋突然听见砭石针的蜂鸣转为《礼部韵略》的韵部节奏。在“阳”韵第十七格处,所有针尖同时指向东北——正是韩似道窥天斋的方向。
    喜欢。

第385章 砭石传薪[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