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第河山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2章 勒痕疑云[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敬家破败的院落里,空气仿佛凝固了。开封府衙役们垂手肃立,大气不敢出。皇城司的察子们则面色冷峻,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个角落,试图从这绝望的死寂中抠出一点生机。
    nbsp崔月隐的初步判断像一块冰,砸在赵明烛和陈砚秋的心头——谋杀!伪装自缢!
    nbsp手段专业,时机歹毒。
    nbsp“子时到丑时……”赵明烛重复着这个死亡时间区间,眼神阴鸷得能滴出水来,“正是我等在司内与邓文原那干人周旋之时!好算计!当真是好算计!”
    nbsp这绝非巧合。对手对他们动向的把握,精准得令人胆寒。这背后,定然有一只甚至数只眼睛,在暗处死死地盯着皇城司,盯着他赵明烛和陈砚秋!
    nbsp“查!”赵明烛的声音从喉咙深处挤压出来,带着血腥气,“给老子查!这院里院外,一寸土一寸砖地翻!邻居、更夫、夜香郎,一个不漏地问!昨夜听到任何动静、看到任何可疑人等的,重重有赏!隐瞒不报者,以同谋论处!”
    nbsp皇城司的机器再次轰然启动,效率惊人。察子们分成数队,一队严密搜查王敬的屋舍和院落,寻找任何可能的蛛丝马迹;另一队则分散开来,叩响左邻右舍的门扉,进行细致的询访。
    nbsp陈砚秋则蹲在尸体旁,再次仔细审视那封“遗书”。黄麻纸粗糙,墨迹略显涣散。他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将其夹起,对着窗外透进来的光仔细观看。
    nbsp“赵兄,你来看。”陈砚秋指着落款处的日期,“这‘初五二字,墨色浓稠度与正文略有差异,笔锋也似乎更稳一些。不细看极难察觉。”
    nbsp赵明烛凑近观察,果然如此。正文字迹潦草,透着股绝望下的慌乱,而日期却写得相对平稳。“像是后来添上去的!”他立刻反应过来,“凶手逼他写下遗书内容,却可能在匆忙间忘了让他写上日期,或是原日期不对,事后才补上!又或者……这遗书根本就是早就准备好的模板!”
    nbsp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几乎可以断定遗书系伪造!
    nbsp“小心收好。”赵明烛对身旁的察子吩咐,“这将是重要证物!”
    nbsp另一边,崔月隐的验尸工作更加深入细致。他让助手记录,自己口述验状:“死者男性,年约六旬,体态消瘦……颈部索沟一道,呈暗紫色,斜向耳后上方提空,符合缢吊特征。然索沟于颈后部位,可见一细微平行浅压痕,色略深,触之质硬,疑为硬物抵压所致……口腔内壁及舌根有轻微破损及淤血,符合曾被异物强行塞口……”
    nbsp他小心翼翼地用湿布擦拭死者指甲,将那些灰白色的粉末和麻线纤维一一取出,分别用油纸包好,标注清楚。
    nbsp“石粉……麻线……”陈砚秋沉吟道,“王敬一个退役老吏,家中何以会有此类物件?又为何会嵌在指甲中?莫非是与凶手搏斗挣扎时,从对方身上或现场环境中抓挠所致?”
    nbsp“极有可能!”赵明烛眼中寒光一闪,“搜索时格外注意此类物料!”
    nbsp就在这时,负责搜查屋舍的察子有了发现。他们在王敬卧榻的草席底下,摸到了一个硬物——是一块半掌大小、边缘粗糙的灰白色石板,像是从什么地方敲下来的碎片,表面还沾着些许类似的石粉。而在柴房角落的柴堆深处,发现了一小截断裂的、质地粗糙的麻绳,与死者指甲中的麻线纤维极为相似。
    nbsp“石板?麻绳?”赵明烛拿起那石块,掂量了一下,又看了看麻绳,“这些东西,不像他家中常用之物。”他目光扫过破旧的屋舍,“更像是……从某个外部环境带来的!”
    nbsp陈砚秋接过石块,仔细观看,又用手指捻起一点上面的粉末:“这石质……似乎与指甲中的粉末相同。崔太医,您看?”
    nbsp崔月隐对比了一下,点头道:“色泽、质地,极为相似。或为同源。”
    nbsp“同源……”陈砚秋若有所思,“凶手用此石……或是用沾染此石粉的物件,从后方抵压王敬颈部,防止他挣扎发声?王敬挣扎中,指甲抓挠到了凶手衣物或凶器,留下了麻线,也可能抓到了凶手的手或是那块石头本身,留下了石粉?”
    nbsp他的推理逐渐勾勒出昨夜可能发生的恐怖场景:子夜时分,凶手潜入,制服并可能塞口于王敬,逼其写下遗书(或使用预先写好的遗书),然后用麻绳勒毙,并精心布置成自缢假象。过程中,王敬曾有短暂而绝望的挣扎。
    nbsp“凶手至少两人,甚至更多。”赵明烛冷声道,“一人控制,一人动手,或许还有望风的。才能做得如此干净利落,几乎瞒天过海。”
    nbsp邻里的询访也陆续有了回报。多数邻居表示昨夜睡得沉,并未听到异常动静。只有一位住在斜对门、睡眠较浅的老妪,含糊地提及似乎在半夜听到过一声短促的、像是被掐断的闷哼,但当时以为是野猫发春或是哪家夫妻吵架,并未在意。
    nbsp更夫则证实,昨夜三更天(子时)左右,他曾路过这条巷子,一切如常,并未看到可疑人物。但四更天(丑时)他再次路过时,似乎瞥见巷口有辆不起眼的骡车很快地驶离,但夜色朦胧,并未看清样式和驾车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nbsp骡车?这倒是一条线索。汴京城内,骡车多是富户人家或商铺用来拉货的,寻常百姓家用驴车或牛车更多。
    nbsp“查!昨夜至今晨,所有从此附近经过的骡车!一辆辆给我排查!”赵明下令。
    nbsp然而,线索似乎也就此中断。石块和麻绳常见,骡车更是数以千计,排查起来如同大海捞针。对手行事老辣,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指向性的证据。
    nbsp“石粉……麻绳……”陈砚秋反复咀嚼着这两个词,目光再次投向那块灰白色的石板碎片,“此石质地特别,非是汴京常见建筑用石。或许……能从此处打开缺口?”
    nbsp赵明烛精神一振:“没错!汴京之大,所用石料皆有定规和来源!将此石碎片多拓印几份,派人速去将作监、各大石料行、乃至擅长石雕的工匠处询问,务必查出此石来源、用途!”
    nbsp命令立刻被传达下去。皇城司的能量再次显现,无数张描绘着石块纹理和颜色的纸片被分发出去,一张无形的调查网迅速撒向汴京的各个相关角落。
    nbsp处理完现场,留下人手继续勘查和守卫后,赵明烛、陈砚秋和崔月隐带着关键的证物——那块石板碎片、一截麻绳、以及包裹好的石粉和麻线样本,返回皇城司。
    nbsp他们需要更专业、更安静的环境来深入研究这些线索。
    nbsp皇城司内,属于赵明烛的秘勘房里,气氛凝重。核心证物被一一摆在案上。
    nbsp崔月隐利用带来的简易工具,开始更精细地分析那石粉成分。他用水调、用火烤、加入不同的试剂观察反应……良久,他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确定:“此石粉质地细腻,色白而微泛青,触手滑腻,遇酸有微弱气泡……若老夫所料不差,此乃南阳独山所产的一种优质石料,研磨成粉后,多用于瓷器上釉、纸张填料,或是某些特殊绘画的底色,民间称之为‘南阳玉粉或‘白石精。因其价昂,寻常人家绝少使用。”
    nbsp“南阳石粉?”赵明烛皱眉,“产于京西南路?为何会出现在汴京一个老吏的指甲里?还与谋杀案有关?”
    nbsp陈砚秋却若有所思:“用于瓷器上釉、纸张填料……赵兄,还记得琼林宴案中

第412章 勒痕疑云[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