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2章 盛世新貌,光明之忧[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nbsp作为帝国的都城,京城的繁荣更胜乡村百倍。粮食价格的空前低廉与稳定,让百姓第一次从繁重的体力劳作中解放出来。
    nbsp他们有了闲钱,也有了闲暇,消费的热潮如潮水般席卷而来。新兴行当如雨后春笋,遍布大街小巷,点缀着这座古老城市的崭新面貌。
    nbsp食肆酒楼中,“神粮”菜肴风靡一时。一道“拔丝红薯”,甜香四溢,丝缕金黄;一道“酸辣土豆丝”,爽脆开胃,令人垂涎;一道“黄金玉米烙”,香酥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nbsp这“新三样”几乎成了每家酒楼的招牌菜,引得食客络绎不绝。茶馆戏楼的数量在短短两年翻了三倍,里面的说书先生不再只讲金戈铁马的旧朝传奇,而是争相诉说张石头总督的“新大陆奇遇记”或丫丫神医的“杏林传奇”,引得听众如痴如醉。
    nbsp更有一种名为“公共澡堂”的新店铺悄然兴起,百姓只需花十个铜板,便能泡上一个热水澡,洗去一身疲惫,舒畅身心。
    nbsp京城的街道上,商贾云集,货物琳琅满目。
    nbsp从南洋运来的香料、从西域贩来的毛毯、从北境收购的皮革,堆满了店铺的货架。得益于粮食丰收,商路的畅通与商业的繁荣让京城的物价前所未有地稳定,百姓的购买力大幅提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bsp甚至连街头巷尾的孩童,都能攒下几个铜板,买上一串糖葫芦,或是几颗从“神粮”中提炼的麦芽糖,甜在嘴里,乐在心头。
    nbsp夜幕降临,京城的繁华被推向顶点。昔日的宵禁制度早已名存实亡,华灯初上,千万盏灯笼与烛火将城市照得如同白昼。
    nbsp夜市如潮水般涌现,摊贩的吆喝声、食客的谈笑声、杂耍艺人的鼓点声,交织成一曲盛世的交响乐。卖糖人的捏出栩栩如生的“神粮”造型,卖艺人表演着新编的“元圣种粮记”,引得围观者掌声不断。
    nbsp一名刚从南方贩丝绸归来的商人,站在自家店铺的二楼,俯瞰东四大街的灯火辉煌。街头人头攒动,灯笼的光芒映照着每一张笑脸。
    nbsp他抚着胡须,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心中默念:自己正身处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黄金时代!这盛世,不仅仅是帝国的荣光,更是每一个普通人用勤劳与智慧,共同缔造的奇迹。
    nbsp然而,盛世之下,隐忧暗藏。
    nbsp安国公府,内阁首辅张小山的书房内,户部尚书张豆子递上一份“京城夜市运营成本”报告,面色凝重。他指着报告上一条刺眼的红色曲线,低声道:“三哥,你看,京城所有登记在册的商铺,每日‘照明开支,已占总成本近三成!顺天府的火灾记录显示,半年内发生百余起火灾,八成以上因夜间灯火处置不当引发。”
    nbsp张小山接过报告,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数字,眉头渐渐锁紧。他明白,这不仅是一笔经济账,更是一笔安全账。灯笼与烛火虽点亮了京城的繁华,却也带来了高昂的成本与隐患。商铺为了维持夜市生意,不得不购置大量蜡烛与灯油,成本居高不下;而一盏不慎倾倒的灯火,便可能引发吞噬整条街肆的大火。这样的“光明”,代价未免太过沉重。
    nbsp就在此时,一名内侍行色匆匆从宫中赶来,带来皇帝的口谕:“首辅大人,陛下有旨,命您与格物学院诸位即刻入宫。昨夜宫宴,大风吹灭千支蜡烛,宴会陷入片刻黑暗与混乱。陛下感慨,欲求一盏‘不畏风雨、亮如白昼、永不熄灭的长明之灯,彰显‘日不落帝国的无上荣光。”
    nbsp内侍顿了顿,声音低沉而郑重:“陛下问,安国公府的‘格物之学,能否为他,为天下,偷来一束……永恒的光明?”
    nbsp张小山闻言,目光微微一凝。他放下报告,缓缓起身,望向窗外那片灯火通明的京城夜景。烛光虽美,却脆弱不堪;盛世虽盛,却隐患暗生。他知道,皇帝的这道口谕,不仅是对格物学院的一次考验,更是对整个帝国未来的一次叩问。
    nbsp“光明……”张小山喃喃自语,手指轻叩桌面,思绪已飞向格物学院的实验工坊。那里,年轻的学子们正夜以继日地钻研,试图从矿石、油脂、乃至雷电之中,寻觅那束能照亮盛世前路的永恒光芒。
    喜欢。

第672章 盛世新貌,光明之忧[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