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徐氏略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3章 南陈徐陵[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徐陵,字孝穆,其籍贯为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他出生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逝世于陈后主至德元年(583年)。徐陵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他不仅是南朝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更是被后人尊称为“一代文宗”。
    nbsp徐陵的一生跨越了南朝梁、陈两个朝代,这使他在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历和深厚的影响。
    nbsp徐陵出生于显赫的官宦世家,曾祖父徐凭道在南朝宋时担任海陵太守,祖父徐超之在南朝梁初年出任员外散骑常侍,父亲徐摛更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官员和文学家。徐摛自幼好学,长大后遍览经史,写文章喜欢标新立异,不拘泥于传统体裁。他是“宫体”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庾肩吾并称“大徐庾”。徐摛一生追随晋安王萧纲,历任记室参军、谘议参军等职,晋安王萧纲成为太子后,他转任家令兼掌管记。当时,徐摛的文体独特,东宫众人纷纷效仿,“宫体”诗的称号也由此而来。梁武帝听闻后曾怒召徐摛责问,但徐摛应对明敏,辞义可观,不仅让武帝怒意消散,还因他对五经大义、历代史及百家杂说的对答如流,而备受武帝叹赏,从此宠遇日隆。太清三年(549年),侯景攻陷台城,卫士奔逃,唯有徐摛独自坚守,面对侯景,他毫不畏惧,正色说道:“侯公应当与皇上以礼相见,又何必要这样呢?”侯景竟被他的气势所震慑,对他心生敬畏年,梁简文帝被囚禁,徐摛因无法朝见而在怨恨中病逝,终年78岁。
    nbsp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徐陵自幼便显露出非凡的天赋。传说他的母亲臧氏怀孕时,梦到五色云化为凤凰,落在自己左肩上,随后便生下了徐陵。在他数岁时,家人带他去见有道高僧宝志上人,宝志手摩其顶,称他为“天上石麒麟”,光宅惠云法师也常将他比作颜回,称赞他早有成就。八岁时,徐陵便能撰文,十二岁已通《庄子》《老子》。长大后,更是博涉史籍,能言善辩。
    nbsp徐陵早年在梁朝为官,晋安王萧纲任平西将军、宁蛮校尉时,他的父亲徐摛为晋安王谘议,徐陵也被引荐参与宁蛮府军事。后来萧纲被立为皇太子,徐陵入选东宫学士,从此开启了他在宫廷的文学生涯。他的诗文轻靡绮艳,是南朝梁“宫体诗”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他们的文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徐陵还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文化活动,梁简文帝在东宫撰《长春殿义记》,便由徐陵作序,还令他在少傅府讲述所制《庄子义》。
    nbsp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nbsp,42岁的徐陵以常侍官的身份奉命出使北朝东魏。魏国设宴洗尘,魏收有意取笑他,说当日天气炎热是他带来的。徐陵巧妙回应:“从前王肃到了这里,为贵国制定礼仪;现在我来,再使你们知道寒热。”令魏收大为惭愧,从此不敢轻视他的才能。然而,徐陵出使期间,侯景之乱爆发,梁武帝萧衍被幽禁而死,国家陷入动荡,徐陵滞留东魏,与家人音信隔绝,他为此蔬食布衣,忧心如焚。后来北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与北齐通使,徐陵多次请求回国,却被拘留。他在北齐期间,写下了许多表达沦落异乡悲苦之情的书信,如《答李颙之书》《与李那书》nbsp,还作《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劝进梁元帝表》nbsp,关注着国事,心系梁的命运。
    nbsp侯景之乱平定后,梁元帝称制江陵,南北修好,徐陵得以归朝。归朝后,他得到太尉王僧辩的赏识,被举为尚书吏部郎,掌管诏命的撰写。后来,陈武帝陈霸先诛杀王僧

第363章 南陈徐陵[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