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南陈官员徐德言[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徐德言,生卒年未详,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时曾任太子舍人,其名虽未载于正史列传,却因与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故事流传千古,成为中国古代爱情史上忠贞相守的典范。他生于梁末陈初的世家大族,自幼浸润于书香,既通经史,又善诗文,青年时以才名被举荐入仕,官至太子舍人——这一职位虽品阶不高,却需陪伴太子左右,草拟文书、侍从讲读,足见其学识与品行皆受朝廷认可。而他人生中最深刻的印记,始终与乐昌公主紧紧相连。
nbsp乐昌公主是陈后主陈叔宝的妹妹,不仅容貌倾城,更兼才情卓绝,通音律、善书画,是陈朝宫廷中闻名的才女。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的结合,堪称“才子配佳人”的典范——史载二人相遇于一次宫廷雅集,徐德言即席赋《咏荷》诗,句云“根连浊水终无染,叶覆清波不受尘”,既赞荷花品性,亦暗喻自身操守,乐昌公主闻之动容,后经陈后主允准,二人结为夫妻。婚后的日子,虽处南朝末年的风雨飘摇中,却因彼此的相知相惜而暖意融融:徐德言在东宫当值之余,常与公主于府中对坐,或共研书法,公主写得一手娟秀小楷,徐德言则善隶书,二人曾合作抄写《文选》,笔迹交错间皆是默契;或同赏琴瑟,公主弹《梅花三弄》,徐德言以玉笛相和,笛声与琴音缠缠绵绵,竟让府中花木似也添了几分温情。彼时陈朝虽已显露颓势,外有隋朝虎视眈眈,内有陈后主耽于享乐,但这对夫妻却在方寸庭院中,守着一份乱世里的安稳。
nbsp然而,安稳终是短暂。隋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杨坚以晋王杨广为主帅,率五十万大军伐陈,陈朝军备废弛,百官耽于宴乐,根本无力抵挡。次年正月,隋军渡过长江,直逼建康,都城内外人心惶惶,达官显贵纷纷收拾细软,谋划逃亡之路。徐德言看着终日愁眉不展的乐昌公主,心知覆国之祸已无可避免——按照乱世惯例,王朝覆灭后,皇室女子多会被没入隋宫或赏赐给隋将,夫妻二人必遭离散。某个深夜,徐德言执起公主的手,泪眼婆娑却语气坚定:“国破之后,你我恐难相守。但你我夫妻一场,岂能就此相忘?”他转身取来一面平日二人共赏的铜镜——此镜乃前朝古物,镜面光洁,能映出鬓边微霜,原是公主嫁妆里的珍品。徐德言将铜镜置于案上,猛地以力一敲,铜镜应声裂开,恰成两半,边缘虽参差却仍能严丝合缝。他拿起其中半片塞给乐昌公主,自己紧攥另一半:“你若不幸被掳入隋地,切记每逢正月十五,便持此镜于市集叫卖,价要高得离谱,让人知是信物。我若尚存,定会遍历四方寻你,以镜为凭,必不相负。”乐昌公主接过半镜,指尖触到冰凉的铜缘,泪水早已打湿衣襟,她哽咽着点头:“君若不忘,妾必等你。此镜在,人心在;镜若相逢,便是团圆之日。”二人相拥至天明,未说一句怨怼之语,只将彼此的模样刻进心里。
nbsp不久后,隋军攻破建康,陈朝灭亡。乐昌公主果然如徐德言所料,被隋军掳走,后因才貌出众,被赏赐给隋朝宰相杨素为妾。杨素是隋室重臣,功高位尊,府中姬妾成群,却对乐昌公主格外看重——他知公主善画,便为她专设画室,藏尽天下名纸;知公主念旧,虽不问其过往,却默许她保留陈朝旧物。可乐昌公主始终郁郁寡欢,她将半片铜镜贴身收藏,每逢正月十五,便悄悄命府中老仆持镜去长安市集叫卖,索价千金,引得路人围观议论,却无人知晓其中深意。而徐德言在战乱中侥幸逃生,一路颠沛流离,从建康辗转至江北,沿途打听公主下落却杳无音讯。他衣衫褴褛,形容枯槁,却始终紧攥着怀中的半片铜镜,铜缘已被掌
第372章 南陈官员徐德言[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