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检查[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接下来的整整一个月,陈小满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职业病防治”这项对他来说意义重大、对轧钢厂而言却十足新鲜的工作上。
nbsp正如他所料,“职业病防治”这个词,在六十年代中期的轧钢厂,听起来既陌生又有些“矫情”。
nbsp在大多数工人和甚至部分基层干部的观念里,在工厂干活,“吃苦受累、沾点灰、闻点怪味”那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nbsp只要没断胳膊断腿、没躺倒起不来,就算不得什么“病”,更别提还要专门为此搞什么“防治”和“档案”了。
nbsp因此,推行之初,阻力不小。
nbsp各车间主任首先就叫苦不迭。
nbsp生产任务压得那么紧,现在还要抽调工人轮流去做“稀奇古怪”的检查,这不是耽误工时、影响生产进度吗?
nbsp虽然陈小满拿着部里的红头文件,但基层执行起来总是拖拖拉拉,阳奉阴违。
nbsp许多老师傅也觉得多此一举。
nbsp“我在这车间干了二三十年,身体棒着呢,吃嘛嘛香,查那玩意儿干啥?”
nbsp“就是,闻点铁锈味儿还能闻出病来?瞎讲究!”
nbsp“有那工夫不如让我多车两个零件!”nbsp工人们普遍缺乏健康意识,对陌生的检查有抵触和畏惧心理。
nbsp工会、劳保科等部门态度暧昧。
nbsp他们原则上支持,但一到需要具体配合时,就开始打太极,生怕多担责任或者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和风险。
nbsp面对这些阻力,陈小满展现出了惊人的耐心、智慧和执行力。
nbsp他并没有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强压,而是多管齐下:
nbsp他再次请出了那位差点因矽肺丧命、如今正在缓慢康复的老赵师傅。
nbsp在一个由厂工会和医务处联合组织的小型座谈会上,让老赵亲自讲述自己从“觉得没事”到“突然倒下”的可怕经历,以及现在病魔缠身的痛苦和给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
nbsp活生生的例子,比任何文件说教都更有震撼力。
nbsp工人们听着老赵沙哑的喘息和悔恨的泪水,态度开始悄然转变。
nbsp他让陈倩组织医务科骨干和积极份子,组成几个“职业病防治宣传小组”,直接深入到各个车间、班组,利用工间休息的十分钟,用最朴实的大白话讲解不同工种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早期症状以及防治的重要性。
nbsp比如,对铸造车间的讲粉尘危害和戴口罩的重要性,对锻压车间的讲噪声危害和耳塞的作用,对电镀车间的讲化学中毒的预防。
nbsp他亲自与各车间主任协商,灵活安排检查时间,尽量利用交接班、午休或生产间隙的碎片化时间,或者采用流动体检车到车间门口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的影响。
第166章 检查[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