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常德[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汉寿的第二日,天气终于放晴。众人辞别院主,径直前往常德县城。
nbsp常德为沅水流域物资集散之地,米市、油行、布庄等商号云集,地理上更是西楚唇齿、黔川咽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nbsp靠近县城,流亡百姓增多,政府为严防奸细,设立的排查关卡也相应增多。沈错见不少难民因口音或者证件问题被拦在外面,等待进一步审查,粗略数来,不下百人。
nbsp所幸老马四人有兵役证,过检查点方便了不少。尽管如此,入夜时分仍未能到达县城,几人只得在沅江附近的村落歇脚。
nbsp村落规模不小,却是静得出奇。各家询问,才发现偌大的村庄已是十室九空。曾先不禁向招待他们的年迈老者打听起缘由。
nbsp这一探问,勾起了老人家的伤心事,他声泪俱下地控诉政府在附近强征民夫。
nbsp沈错回想起白日里见过的碉堡群、飞机坪,心下不是滋味:这其中不知有多少血与泪……
nbsp师生们思想进步,听闻此事后人人义愤填膺。曾先生一脸怒其不争地斥责道:“保家卫国确实该人人参与,但首要需士兵们身先士卒,如此方能动员百姓,军民一体。古往今来的常胜之师,哪一个不是军纪严明、对百姓爱护有加?‘抓壮丁是封建,是官僚!”
nbsp再看老马四人,沉默不语,面有愧色。可见,此事在军队中并非个例。
nbsp深夜,沈错思索其中道理:“带给百姓苦难的不仅仅是战争。上层对底层的盘剥从未停止。但……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苦思一宿,仍得不到答案,便想着请教曾先生。
nbsp曾先生似也被这问题困扰许久,他结合之前海外留学的经验回答道:“也许中国需要一次彻彻底底之改革和蜕变。只是这番伤筋动骨,扭转乾坤的改变会异常痛苦,会牺牲很多人!”
nbsp由村郊至县城,需在沅水渡口乘木划子。江水澎湃奔涌,水程虽短,师生们依旧胆战心惊。
nbsp按原本计划,在常德休整过后该是乘船沿着沅水西下,抵达芷江而后入黔。可资江的惊险之夜与眼前的滔滔江水,实在令人望而却步。众人心照不宣,均是暗叹口气:还是徒步安全些。
nbsp登岸之后,远远望见常德城郭密密麻麻围了不少人。走到近前,见高处立着横幅“毁城备战,免资敌用”,这才得知是城中民夫正在拆除城墙。沈错见四面城墙只余南面并未动工,其余三侧均已出现缺口,心中猜想:南面有沅江作为屏障,这才不拆的吧。
nbsp曾先生在一旁大是惋惜:“这些铭文城砖,防洪石碑可都是宝贝啊!”
nbsp“三斤”在一旁解释道:“曾先生,拆了城墙以后,街道可以宽上不少,部队运转和物资运送会方便很多。而且拆下来的石块可以运到别处搭建碉堡,也算物尽其用了。”
nbsp小庄并不同意。作为神枪手,他分析道:“这么高的城墙其实是极好的防御工事。难道这里的长官是笃定守不住常德了吗?”
nbsp“依老道看,”天机子也加入讨论,“这城墙还有防洪作用,若是江水泛滥,城中的百姓可就苦了。”
nbsp众人各执一词,拆城备战是功是过一时难有定论。
nbsp沈错未置可否,他想到自己从家乡盘门逃出来时的情形,倒也担心此处被占领后,高耸坚固的城墙反而成为日寇攻防的据点。
nbsp老马想到了别处,忧虑道:“怕
第236章 常德[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