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常德[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八路中文网]https://m.86zw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怕有些个政府老爷侵吞倒卖砖石。到头来,瘦了百姓,肥了官员。”
nbsp这却没人反驳,沿途所见所闻,以权谋私之事屡见不鲜。对此,在场所有人都无能为力。
nbsp沈错回忆起了今早曾先生的言论“伤筋动骨,改天换日!”
nbsp当晚,曾先生与县里中学的熊校长取得了联系,师生们得以有栖身之所。熊校长敬佩曾先生的坚韧毅力,两人促膝长谈至深夜。当得知入滇经费紧张时,更是牵线搭桥引荐了不少当地乡贤。
nbsp乡贤们见到曾先生一行人皮肤黝黑,面黄肌瘦,哪有印象中白面书生的精致文雅。不由为这种千里求学的精神所打动,相继慷慨解囊,续上近百银元的路费。师生们则为乡贤宅邸、商铺题写匾额、对联用以回馈,更协助他们整理修编族谱家史,将种种义举记录其中。
nbsp县城西郊有一座河洑山,在常德地界上堪称一峰独秀。它俯瞰沅水与渐河交汇所成的“双龙戏珠”之势,自身山体又有“玄武垂头、朱雀翔舞”之格局,可算藏风聚气之所。有此地利,山顶之上便建起了一座太和观。相传元末明初,张三丰于此“虚空显圣,白日飞天”。之后,此观名声大显,香火鼎盛,道徒云集,融入了武当一脉。
nbsp天机子身为武当掌教,自需上山参拜。遂在第二日,整装肃容携着玉蟾子与沈错上了山。
nbsp其时常德附近的道观大多荒废,道徒流散,不少都成了在家修行的火居道人。但不知为何,太和观的香火却并未断绝,沈错三人在登山途中,遇到不少香客雇佣轿夫前往祈福还愿,其中更是不乏商贾富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nbsp得知武当掌教亲临,太和观龙观主端容正貌,出门迎接。一番交谈后这才明白,战争爆发之后,湘西成为战略后方,大量难民涌入,军政迁移,使得常德周围人口剧增。其中亲属罹难之人便来道观祈福挡灾,富贾巨商则是大撒香火钱寻求慰藉。
nbsp香火旺盛,太和观便有能力将周围流散的道徒聚拢起来。有了人力和财力,道观方能为百姓义诊、施粥。继而又吸引了流离失所之人。久而久之,得以凝聚这众多的信徒。
nbsp当听到道观常做慈善接济难民时,天机子更是大加赞赏:“龙观主能在道门衰微之时仍能不忘济世救民的本心,实在难能可贵!”
nbsp沈错心下认可: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位龙观主虽无修为,却能凭一己之力救道士,护百姓,当真令人敬佩!
nbsp龙观主打理道观井井有条,于道法一途却并不高明。难得掌教亲至,他又怎么舍得送天机子下山?于是盛情邀请三人留宿观中,更是恭请天机子为观中道士讲经阐道。
nbsp此事于情于理都无可推辞,沈错便下山与“三斤”等人说明缘由,并约定七日之后在河洑山脚汇合,同去贵州。
nbsp白天,沈错同观中弟子一起静听玄旨。夜晚,则在山间空地中习练拳脚。却也感受到了一份难得的宁静。
nbsp第五日,常德县城收到了自枣庄传来的捷报。百姓奔走相告,人人欢欣鼓舞。是夜,全城师生集结于一处,个个手执桐油火把举行“火炬游街”以庆祝台儿庄大捷!队伍由府坪街出发浩浩荡荡行向沅江码头。为首师生领唱《大刀进行曲》,声震屋瓦,令人热血沸腾!沿途民众不论贩夫走卒,还是兵士政要均加入其中,高呼“中国不会亡!”“抗战到底!”抗日口号响彻夜空,举城皆闻!
nbsp远在十几里之外的沈错也看到了此间奇景。一条火龙由城中蜿蜒盘旋,昂首游向江边!
喜欢。
第236章 常德[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